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Da

shu

全年第十二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7月22日或23日、24日是大暑。

大者“极”也,此时正值中伏前后,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暑至,万物荣华

《说文解字》中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者"不仅是指人还包括世界上的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除此,还有人把"暑"拆分"日"、"土"、"日"来理解,表示夏季土地上下都很炎热,因此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民间谚语。天地间热气蒸腾,人居期间,当知晓如何养生。

《管子》说“大暑至,万物荣华”,诗中也说到炎热,更惜分阴,您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炎热了几天,快要热到极致时候,老天就下起雨来,阳光鼎盛,雨水充沛,万物生长很快。人亦如此,《晋书》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我们理应更惜暑夏,成长自我,为秋收积聚养分。

汉族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时正值三伏天,耳边蝉鸣聒噪,周遭暑气炎炎,的确让人难耐。但是,盛夏也有盛夏的的乐趣。王安石有诗云:“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只要以平常心对待,四时皆有其美。

陈少梅梧荫消夏图

大暑,是最热的时节

大暑为六月中,天热到极点。此时天空如烧炽一般,大地上充斥着热浪,不再有凉风,人世间宛如一个大蒸笼,正如韩愈所说:“如坐深甑(zèng)遭蒸炊”。还是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得准确,他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暑最热时,最主要的就是降温消暑,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吃西瓜、吹空调、喝绿豆汤,更需一番心静。心静,是一种心境,不是身体的温度,而是心灵的温度,安静的坐着,平复焦躁不安,整个人冷却下来,心静了,自然身就凉了。

冯超然煮茶图

大暑正值“中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是对事物的执著与毅力,也道出了伏天的苦。每一寸阳光,都是炙热的。高温、潮热,吃不香、睡不好。稍微一动,就是大汗淋漓,仿佛蒸桑拿。

这样的感受,宋人曾几也一定是深有体会。你看,他的《大暑》诗,起笔第一句就是: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唐诗重意,宋诗重理。以物见理,言尽句中,倾向日常化,散文化,且诗派繁多。理学派,江西派,永嘉派,江湖派??

曾经,是不惧怕时光的人。以为手里握着的,是大把大把的光阴,所以,不畏惧,不惦念,不吝惜,只一味挥霍着,交付给虚无飘渺的梦想,交付给柴米油盐的琐碎,交付给无休无止的欲望,几番春来秋往,几番锦瑟无端,再回首,握在手中的,只是一叠年华的影子。

“那更惜分阴”,心有戚戚。一个惜字,说的是不复来的光阴。再热,再难熬,也不能烦躁,也还是要珍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通常是用来形容感情,想一想,用在岁月光阴上,也真是很合适。

古诗词里,像这样美好的字句,还有很多。寥寥几笔,便能即景生情,即心生凉。漫长的夏日和夏夜,慢慢翻阅,细细品读,读到会心处,也会有一些字句,袭着凉意,落到心里。心静自然凉。这,也算是一个消暑的法子吧。

当物质文明的铁骑碾碎了历史的风尘,当时间慢慢沉淀了一切浮华,我们终究渴望的,不过是回到那个温润的时代,找到生活最本真的质地。万丈红尘里,染一身清风明月,握一把俗世烟火,时光走过,风走过,两两相知。

我们一再丢弃的,往往是古人爱惜的。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杨万里

我们有空调,有电脑,有网络,有汽车,有冰箱,有太多可以解暑的工具,却唯独少了一份逍遥无羁的夏日韵致和情趣。

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谚语

大暑,是成熟的时节。

人皆苦夏暑,我爱夏日甜。大暑时节,水果丰美,甘甜可口。

清爽的西瓜、饱满的葡萄、娇艳欲滴的桃子……

大大的咬上一口,是满满的幸福。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大暑,是荷花盛开的时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景已炎炎,新荷然涟涟。

农历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荷出污泥而不染,初开花称“菡萏”——“悄偷窥,亭亭玉体,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娇辉”。菡是未吐,萏是嫩葩。盛开后称“芙蕖”——“小桥秀绝。露湿芙蕖花上月”,都是美丽意境。诗意还是老杜好——“樽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樽是酒器,棹是船桨,多美!

在这夏日,烈日当空,荷花依旧傲然而立,颇有君子风度。倾盆之雨,骤然而至,“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雨过后的荷花,伸展倩影,映着晶莹剔透的雨珠,自由而灵动。

酷暑难耐的我们,心情也为之欣欣然,深吸一口气,满是荷花的香味,顿感舒畅和凉爽。世间每一朵荷,都是娴静雅言的女子。人不解花语,花却知人心意。你来,我不在的日子,且留一朵花,相伴,渡红尘。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之别名,曰夜光,曰景天,曰熠耀,曰宵烛。“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唐代诗人徐夤曾描述萤光之明:“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活泼的萤火虫,在草丛上方摇曳出一道光,那便是夏日与自然的对话。”

那纷纷扬扬飞着的萤火虫,那黄绿色的灵动的光,谁见了不会欢喜呢?“疏帘外、数点飞来破暝。轻沾叶露,暗栖花蕊,乱翻银井。有时团扇惊回,又巧坐、人衣相映。空自抱、熠耀微光,愿增照金枢景。”“随风欲堕,带雨犹明,流辉耿耿。”清代词人彭孙遹道尽对萤火虫的喜爱。而南朝的才子皇帝萧绎对萤火虫的描述为:“类星陨”、“若生花”、“凝神火”、“似夜珠”,赞颂了萤光之耀眼,甚为巧妙。诗仙李白笔下的萤火虫则为:“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想象奇特,引得人不禁遐想翩翩。

古人对萤火虫的赞美大多表于诗歌之中,而那些绕萤追逐的清脆欢笑,流露的则是孩童们对萤火虫的喜爱。“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夜晚,一群孩童蹑手蹑脚又满怀好奇,观望着萤火虫的独舞。那些遥远的场景,不止装饰了当时的星空,更装饰了童年的梦。

在难耐的热浪中,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人们在制造的凉意中沉沉睡去。而在野外,萤火绕丛,独自燃烧,呼应着洒下的月光。让此时此刻的夏夜,醒得透彻,又有力量。

每到大暑,疯长的大叶植物、蟋蟀、萤火虫、下过雨的草地、荷叶的香气……都在提醒我:快,找个深山藏起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大暑习俗

大暑节气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时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山东地区这一天“喝暑羊”,俗称“吃伏羊”,蒸新面、杀只羊,吃新馍、喝羊肉汤。湘中、湘北素有大暑吃童子鸡的习俗。现在湖南三伏天还流行吃公鸡、狗肉和口味蛇。

大暑期间,我的老家湖南地区还有晒伏姜的习俗,老姜放在簸箕中或用棉线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

记得小时候在湖南,晚饭通常是用绿豆解暑。经常煮的是香米绿豆粥。香米和绿豆淘净,倒入锅中,加入清水,猛火烧滚,再文火慢煮。每一颗绿豆,都有着铮铮硬骨。从坚硬到温柔,从排斥到交融,得气定神闲,急不得。熬到一定火候,揭开锅盖再看,一锅粥,黄中透绿,香气可鉴。绿豆煮开了花,与香米和水,不分彼此,相互渗透,相互成全,仿佛陌上花开,春光无限。

粥煮好了,少不了要佐以小菜。最简单的,或者萝卜咸菜丝。喝一勺粥,就一箸小菜。一口香软绵长,一口清脆有声,恰如明代诗人张方贤所说: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天南地北,民俗各不相同。或有愚昧,蕴含的,却是世间最朴素的念想:消暑、养身、保平安。这念想,或许飘渺,或许无望,却是能支撑人活下去的东西,即便活得孤独,活得卑微,活得艰难。

大暑养生

大暑虽热,却是万物生长最繁盛的时节。相当于一天中的下午两点钟。虚一点的人,正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大暑进入四之气。主气和主管下半年的在泉之气,都是太阴湿土。四季变换前18天土气主政。

所以,大暑到立秋,湿气尤其严重,养生关键在于健脾、护心、养肺。这种气运会导致很多人中气虚,脾胃虚、弱、寒……健脾和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这种脾胃气弱的大能量场下,《黄帝内经》给的吃法就是:“吃得少补气,吃得多伤气,味淡补气,味厚伤气。”

1)健脾,一要祛湿,二要适当运动,和按摩。三要心闲少思(思伤脾),食饮宜多姜汤。

2)护心,一要健脾,湿重则伤心。二要静心恬淡,不生大气。三,不能过喜。四不可便秘。

3)养肺,一要快乐,忧则伤肺。二要不食冷饮。三要少吹空调。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大暑汤:荷莲五行汤

看到古书载:“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捣细,炼蜜为丸,服之令人不老。”

我们就以荷莲一家子:荷叶、莲子、莲藕为主来做大暑汤。

大暑宜健脾土,解暑湿、生津液,平肝火,清心火。所以,这个大暑时喝的汤,必须是五行俱足的。

为震卦,色青气香,能助胃中清阳上行。为解暑湿,升清阳,平肝风之良方,大暑最宜。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丹药性论》云:“藕汁亦单用,味甘,能消淤血不散。”

生榨藕汁,竟然是消淤血的哦。新藕正嫩,这熟吃养血,生吃消淤的好东西,又可以常入菜谱了。

《丹药性论》对莲子的认识也很特别,说:“莲子性寒,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生食微动气,蒸食之良。”

莲子利十二经脉血气的说法,我第一次在古书中看到,以前对它的认识就是补益心气,健脾固肾,没想到还是肤浅了。

补肾,健脑。降少阳胆气于肾中温阳,亦有化肾石,胆石之功。

跟生姜比,干姜重在温中理气,亦化暑湿。没有干姜也可用生姜。

利窍去湿,导浊生津,补中健胃。要注意的是,药店买的茯苓很可能熏过硫磺,带有微酸味,很容易搅坏一锅汤,买回来最好用清水泡泡去味。

荷莲五行汤配方

莲子15克、莲藕一节、鲜荷叶两个手掌大一片(没有也可不用);茯苓15克;核桃仁20克;干姜3片。(非素食者可加:猪扇骨克。)

1、鲜荷叶刷洗干净,过开水淖一下去除涩味,捞出;猪骨洗净淖水捞出;莲藕去皮切段;

2、把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1小时左右。

?素食的朋友,也可以不加猪骨,直接用这些材料煲一锅微香甜的汤;

?若加猪骨,最好选猪扇骨,就是肩胛那块的三角骨,这个骨头不油腻,煲出的汤会比较鲜甜。

暑热之气很容易让人出现一方面心浮气躁、头面发痘、口舌生疮等类似上火的症状,一方面又感觉腰腿虚寒,精力不济。

这个汤方,助力心肾相交,以纯食物、药食同源的药材为主,配方平和,适应大部分体质,把大暑时会遇到的问题,顺手解决了。

中暑分阴阳,解暑大不同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这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不管在家还是外出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别以为安静地躲在空调房里就安全,空调吹多了也会中暑,这叫阴暑。中暑分阴阳,解暑的方法大不相同。

阳暑:动而得之

动而得之也就是在活动时得的、高温时得的,一般是阳暑。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调节自身体温的机能,如果人的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热量在体内不断积贮,就有可能发生中暑。

预防

●补充水分,白开水、茶水、淡盐水、菜汤、各种饮料都可以。体内充足的水分,可对高温的伤害可起到缓冲作用。

●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之物,避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适当多吃一些绿豆、西瓜等具有清热解暑的食物

●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应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段,同时尽量缩短停留在户外的时间。

●室内温度适宜,空调温度不应过低,避免频繁出入空调房间。

●保证睡眠时间,建议午睡。

支招

一旦出现早期中暑表现,如全身乏力,头昏眼花,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首先要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场所,静卧休息。可服用十滴水、仁丹等具有解暑功效的药物治疗。如症状还不能很快缓解,要尽快送医救治。

阴暑:静而得之

静而得之,躲在空调房里不活动,内在的暑气和外边的风寒湿交织在一起,同样会引起中暑的症状,叫做阴暑。

阴暑最突出的症状是怕冷,同时伴有体温的升高,就算体温升至39度以上,还是感觉冷。出汗不多,身体里的寒气发不出来,会有关节的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晕甚至晕厥。医院就诊。

预防

●空调打到26或27度即可,在高温的室外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突然进入凉气很大的空调房,寒气就钻到身体里了。

●平时多喝水,可以在水里放一点点食盐或糖,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出汗后喝糖盐水是很好的。

●不要太贪凉,不要为了解暑一次很快喝太多冷饮或进食大量瓜果。

●不要长时间在湿冷的地板和阳台上乘凉。

支招

香薷生姜汤

材料:香薷15克,生姜30克,红糖10克

做法:生姜切片,与香薷一起让入锅中,加水毫升,大火烧开,慢火煎煮15分钟。炖的时间不能太长,香薷有挥发成分。之后放入红糖,帮助生姜和香薷驱除寒气,保护胃气,搅拌溶化即可饮用,饮完可续水再次煎煮,一天可以用两次。

中医对香薷的评价是暑月的麻黄,麻黄是发汗的,而夏天受了寒气用香薷是最好的。一方面发汗解表,另一方面性质平和。适用于轻微的阴暑之后出现的关节疼痛、怕冷、不出汗。

关于大暑,白居易有文《夏日闲放》: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对我而言,若水三千,但求一瓢饮。

南宋郑刚中文《大暑竹下独酌》: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炎热的季节,选择出游也是不错的避暑方法。似乎是在新奇的地方会忘记了酷暑的炎热,风景名胜,地方习俗,美食小吃……似乎一次旅行,可以消除内心的烦躁,再热的天气也抵不住内心的清凉!远方,是烈日加了凉意滤镜的避暑胜地。

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时间,喝茶我只喝冰岛,似乎也只有“冰岛”这个名字才能给这酷暑的炎热带来丝丝凉意。普洱茶产地众多,其中不乏一些以量取胜,因为茶产量巨大而被人们所熟知的产地,但冰岛却恰恰相反,于冰岛,要的是物以稀为贵的特别。

每一款真正的冰岛茶,既要基于其原有的丰厚底蕴,也需要靠后期加工制作的赋予,才能散发真正的魅力。茶品所用原料为老寨古树年3—4月头采芽叶,并由有多年冰岛茶制作经验的团队负责制作、检测,对每一个制作程序都严格把控,只为呈现最完美的冰岛韵味。

有人说,没遇到水的茶不过是一片树叶,茶要想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冲泡、被品饮。因此真正爱茶的方式,是用心品,品出其生命的韵味。品冰岛,更多的是入口的香甜,品后久久不散的那一抹韵味,给人一种“唯甜”的错觉,苦感反倒被忽视了。

大暑,草色离离,有些人,只能藏进心里;

大暑,蝉噪咿咿,有些话,只能躲进无声里;

大暑,斜阳依依,有些情,只能埋进回忆里;

大暑,夜光萤萤,有些伤,只能蒸发在时光长长里;

大暑,星雾迷迷,有些梦,只能放飞在月色离离时;

大暑,晚风习习,有些期盼,只能搁在若无其事里;

冯骥才说: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了苦夏的滋味。现在成年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说夏天就是我们的童年。

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地苦斗的本身。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刻,它酷热到了极致。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而生命的快乐,就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热在三伏,乐在今朝,夏天,不过是一个充满了无穷趣味的季节,正因为它的千姿百态,生活才过得有滋有味。

——END——

评论功能已经开通,

欢迎各位在最下面写评论哦~

查看其它节气生活的文章

请直接点击如下链接

小暑

何以消烦暑,茶中有清凉

夏至

万物至繁时,茶简自然凉

芒种

人忙心不茫,闲来一杯茶

小满

茶倒七分满,三分是人情

立夏

一杯立夏茶,苦夏不难熬

谷雨

赏花吃茶去,匆匆与春别

清明

清明茶飘香,品一壶春光

春分

春尝一口鲜,人回草木间

惊蛰

春雷何好事,惊起明前茶

般若茶书院

心智慧生活之道

北京:朝阳区惠河南岸西店村63号楼

廊坊:固安牛驼温泉孔雀城三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