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条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第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为邪气内传之时,但若表未解,则仍当解表。即使邪气化热入里,尚未构成阳明胃家实证,也不能误用攻下之法。 大下,实属误治。出现的结局是什么? “寸脉沉而迟”,沉迟脉容易出现在阳虚或气血不足的证里面,但是这里是因为阳气郁了,阳气郁遏令阳气不伸,导致脉沉迟不起。沉迟脉出现在寸部,表明是上焦的阳气郁了,左寸主心,右寸主肺,所以主要是心肺阳气郁滞。 “手足厥逆”,就是手足厥冷。 “下部脉不至”,指寸脉的下部,包括关部和尺部。是中、下二焦虚弱的表现。 本证上有阳郁下有虚寒,所以表现出“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 为什么说难治呢? 刘渡舟老师说:“上热下寒中气虚,治寒则碍热,治热则妨寒,补虚则碍实,泻实则碍虚,所以说难治。” 麻黄升麻汤这个方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药味多,由十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用药最多的方子。另一个特点是药物的剂量都很小。因为有阳郁,寒药重了有碍于热,热药重了又有碍于寒。上面唾脓血,咽喉不利,干姜、桂枝能重吗?重了就伤咽喉了。知母、玉竹、石膏太重了,下面还下利,上面还有阳气压抑在里面出不来。 陈明老师医案 女,26岁。素来脾虚便溏,有慢性结肠炎病史,平时不敢食凉或吃饱,否则就会腹泻。有一天,外感风寒之后,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先是自服感冒药两天,不愈。转而见但热不寒,鼻塞流浊涕,咽喉疼痛,口干但饮水不多,咳嗽吐黄痰,胸闷、汗出,扁桃体肿大。曾就诊于某医,服清肺化痰之剂3天,病人出现腹泻,每日5-6次,并感到胃中凉甚,有振水音,饮食不下。察其面部痤疮满布,口腔有溃疡点2个,但舌不红,舌苔根部浮黄。脉寸大尺弱。此脾素虚寒,叠加外感后邪气入里化热,炼液成痰,壅塞于肺。辨为“肺热脾寒”证。试用麻黄升麻汤。服3剂,发热、咽痛、咳嗽吐痰即愈,病人自述服药后非常舒服,大便转为每日2次,稍不成形,胃纳大增,继服7剂,面部痤疮消去大半,口腔溃疡亦愈,大便已基本正常。 和我一起学经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5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求助南沙本地麻鸡中鸽大量滞销大甩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