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脉消渴片及五味子小测试解析
解析▼▼▼▼▼▼▼▼▼▼▼▼▼▼▼▼▼▼▼▼▼▼▼▼▼▼▼▼▼▼▼▼▼▼▼▼▼▼▼▼▼▼▼▼▼▼▼ 天脉消渴片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6×5分) 1.天脉消渴片中含有的化学药品是()。 A瑞格列奈 B吡考啉酸铬 C格列本脲 D二甲双胍 解析:B。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 1.五味子的用药部分是()。 A种子 B胚芽 C果实 D种皮 解析:C。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 2.五味子科属是()。 A木兰科 B十字花科 C麻黄科 D蕨科 解析:A。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 3.五味子药性是()。 A酸、甘,温 B酸、苦,温 C酸、甘,凉 D酸、甘,寒 解析:A。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4.五味子的用法用量是()。 A煎服,3~8g B煎服,3~6g C煎服,1~6g D冲服,3~6g 解析:B。煎服,3~6g;研末服,1~3g。 5.五味子归经()。 A归肺、心、肾经 B归肺、心经 C归肺、脾、肾经 D归肝、心、肾经 解析:A。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6.下列成药中不含五味子的是()。 A天王补心丹 B都气丸 C麦味地黄丸 D六味地黄丸 解析:D。 二、判断题(6×5分) 1.华中五味子习称南五味子。() 解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2.五味子可生用。() 解析:√。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3.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五味子。() 解析:√。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4.五味子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 解析:√。心悸,失眠,多梦。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5.五味子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治疗久咳虚喘() 解析:×。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6.五味子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可用于津伤口渴,消渴。() 解析:√。津伤口渴,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多选题(4×10分) 1.天脉消渴片的功能主治是()。 A润肺 B生津 C清热 D滋阴 解析:BCD。滋阴,清热,生津 2.五味子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益气生津 C补肾宁心 D活血通络 解析:ABC。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3.天脉消渴片可用于治疗()。 A消谷善饥 B口渴多饮 C五心烦热 D自汗盗汗 解析:ABCD。滋阴,清热,生津。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4.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学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遵循平衡膳食原则,其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B、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C、GDM是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孕期开始注意改善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体力活动和营养治疗。 D、老年糖尿病患者无需过度严格禁食含蔗糖食物。 答案解析:ABD,GDM是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分娩后注意改善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体力活动和营养治疗,并不是孕期开始控制,相反孕期要保证能量摄入应适度,以保证适宜的体重增加。孕期不宜出现体重下降。对于有GDM的超重或肥胖妇女,应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知道辨病用药后附中药别名总结
- 下一篇文章: 方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