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治百病汗证儿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http://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汗证(儿科)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的病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儿童,故又称“虚汗”。临床常见于2到6岁小儿。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汗出,醒即汗止者,称盗汗,多属阴虚;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多属阳虚。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故临床治疗时,应参考其他证候。若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快速进热食,或食辛辣之物,或剧烈运动,或恐惧惊吓等,导致汗出过多,这是由于外界因素所致,不属病态。 诊断依据 1、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 2、无其他病证。 3、排除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鉴别要点 1、战汗多出现在热病过程中,在恶寒发热的同时,全身战栗,随之汗出淋漓,或但热不寒,或汗出身凉,稍时再作。 2、脱汗发生于病情危重之时,见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肢冷,脉微,呼吸低弱,甚至神志不清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自汗或盗汗,周身汗出,以头部,肩背为主,平时易感冒,食欲不振者,多为表虚,营卫不和之虚证;汗出以头部为主,齐颈而还,或四肢为多,形体壮实,大便干结者,多为脾胃湿热郁蒸之实证。 (2)辨阴虚阳虚:醒时多汗,多属阳虚,表虚;寐则汗出,寤则汗止,多属阴虚,里热。但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故不可拘泥于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而应参考其他证候。 2、治疗原则 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治本即依其表里、气血、脏腑、阴阳而治之。气虚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营卫不和者调和营卫;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脾胃湿热者,清化湿热。治标即所谓敛汗止汗之意。临证总以辨证为要,审因论治,则不止汗而汗自止。 3、分证论治 (1)表虚不固 全身自汗或盗汗,动则益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少气乏力,食欲不振,平素容易感冒。舌淡,苔少,脉细弱。 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黄芪6g,防风6g,白术6g,生牡蛎6g,浮小麦6g,麻黄根5g。 (2)营卫不和 自汗为主,汗出遍身,或恶风,不发热或伴低热,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6g,桂枝6g,白芍6g,浮小麦6g,煅牡蛎6g,炙甘草6g,生姜2片,大枣5枚。 (3)气阴不足 以盗汗为主,伴自汗,汗出较多,形体消瘦,神萎不振,心烦少寐,寐时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淡苔少或苔花剥,脉细弱或细数。 益气养阴。 黄芪生脉饮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各6g。 (4)阴虚火旺 盗汗为主,头身汗出较多,甚则淋漓不止,形体消瘦,口渴颧红,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唇燥口干,便秘尿赤,舌尖红起刺,苔光剥,脉细数。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各6g,黄莲3g。 (5)脾胃积热 自汗盗汗并见,头额心胸四肢多汗,口臭纳呆,腹胀腹痛,或肚腹胀大,大便或秘或泻,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小便或黄或如米泔,睡卧不宁,齿易惊,或夜间潮热。苔黄厚腻,脉滑或滑数。 清热导滞,理脾消积。 曲麦枳术丸加减。焦神曲、炒麦芽、炒白术、炒枳实各6g,生山楂10g,槟榔6g,炒莱菔子6g,鸡内金5g(研末吞服),黄芩6g,黄连、银柴胡各3g。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生脉饮口服液:用于气阴不足证。 (2)玉屏风散口服液:用于表虚不固证。 2、单方验方 (1)牡蛎、黄芪、生地黄各30g,共研细末。每次3到6g,1日2次,口服。用于表虚不固与气阴两虚证。 (2)浮小麦、麻黄根各15g,凤凰衣10g。水煎服,1日1剂。用于各类汗证。 (3)黄芪15g,大枣5枚,浮小麦30g,水煎服。治气虚自汗。 3、外治疗法 (1)五倍子粉适量,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橡皮膏固定。或固表敛汗。 (2)龙骨、牡蛎粉等份,或牡蛎粉、五倍子粉等量,研极细末,每晚睡前适量外扑。用于自汗,盗汗,汗出不止者。 预防与护理 1、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小儿体质。 2、注意病后调养,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 3、合理喂养,饮食有节,避免饥饱无度及过食肥甘,以免损伤脾胃。 4、减少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汗多时用柔软毛巾或纱布擦干,避免受风着凉。 5、汗出过多致伤津耗气者,应注意补充足够水分及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辛散食品及药物。 6、室内温度湿度要调节适宜。 点击下面文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5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10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偏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