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别名:龙沙、卑相、狗骨、卑盐、净麻黄、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除去杂质,趁鲜切段最佳,60摄氏度以下烘干或晒干。药材水分不超过9%。

性状鉴别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

呈圆柱形的段。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切面中心显红黄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功效作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喘咳证、皮肤瘙痒证、风水证、寒邪凝滞经脉诸证。

发汗解表。麻黄为发表散邪第一要药,但是元气虚及四肢无力者不能使用,否则会发汗不止,损伤元气。春分前后,人体元府(腠理、毛孔)大开,麻黄要酌情减量;夏至前后,肌肤开泄,人大多气虚,不可太发汗。用于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症状。

宣肺平喘。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麻黄清轻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散风寒而平喘,用于风寒感冒、气热息粗、胸闷喘咳、支气管咳嗽等症。

利水消肿。麻黄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用于水肿而兼表证,如全身浮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

散阴疽,消症结。麻黄温散寒邪,与其他中药如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可用于风湿痹痛、皮下肿块、皮肤瘙痒、皮肤毒疮、毛囊炎等症。

药理研究

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其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能增强汗腺分泌,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挥发油能抑制流感病毒,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相关配伍

麻黄配桂枝

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

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

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产品介绍

通宣理肺颗粒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枳壳(炒)、陈皮、半夏(制)、茯苓、黄芩、甘草。

9g*12袋*盒/件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感冒,偏头痛,老年人流行性感冒,风寒感冒,恶寒发热。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