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神农本草经》

EphedraeHerba

来源及名称释义

麻黄科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草质茎

“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功效及辅助记忆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主治病证

风寒表实无汗证

肺气不宣的咳喘

水肿兼有表证者

图片

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性状鉴别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断面髓部红棕色(含生物碱)

以淡绿色或黄绿色,内心红棕色、味苦涩、手拉不脱节者为佳

炮制方法

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断,或者洗净后稍润,切断后干燥

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撒入麻黄段中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kg麻黄,用炼蜜20kg)

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撒入麻黄绒中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蜜麻黄性温偏润,以宣肺平喘力胜,辛散发汗作用缓和

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小孩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断;或洗净后稍润,切断,干燥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补充

本品有兴奋中枢、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麻黄根:固表止汗),长期服用本品可成瘾

含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

相关论述

“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憎寒。……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证者,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膹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本草纲目》)

“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顾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太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斯皆卫实之病也。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本草经疏》)

▼往期精彩回顾▼

山豆根、马齿苋、大血藤、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金荞麦、木蝴蝶、鸦胆子、半枝莲、秦皮、白薇、青蒿、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中科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