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些同根生,
有些中药取自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因此功能也各不相同。小编按子、丑、寅、卯等顺序介绍十二种“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的中药,以方便记忆。 子桑叶、桑白皮、桑枝、桑葚 桑叶、桑白皮、桑枝、桑葚源于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桑叶)、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及果实(桑椹)。 桑叶:味苦、甘,性寒,功效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桑白皮:味甘辛,性寒,功效为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枝:味苦,性平,功效为祛风湿,利关节。 桑椹:味甘、酸,性寒,功效为滋阴补血,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丑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 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紫苏叶)、梗(紫苏梗)和种子(紫苏子),味辛,性温。 紫苏叶:功效为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紫苏梗:功效为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紫苏子:功效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寅麻黄、麻黄根 麻黄、麻黄根源于麻黄科麻黄的干燥、绿色枝(麻黄)和根(麻黄根)。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功效为发汗、平喘、利水。 麻黄根:味甘,性平,功效为止汗。 卯葛根、葛花 葛根、葛花源于豆科植物葛的干燥块根(葛根)和花(葛花)。 葛根:味甘、辛,性平,功效发汗解肌、解表透疹、升阳止泄、生津止渴。 葛花:有解酒止渴醒脾之功效,适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胸膈饱胀、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等。 辰枸杞子、地骨皮 枸杞子、地骨皮源于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子)及根皮(地骨皮)。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效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地骨皮:味甘淡,性寒,功效为清热凉血,退虚热。 巳槟榔、大腹皮 槟榔、大腹皮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及果皮(大腹皮)。 槟榔:味苦辛,性温,功效为杀虫、消积、利气、行水。 大腹皮:味辛,性温,功效为下气、行水。 午荷叶、莲子、藕节、莲房、莲心、莲须 荷叶、莲子、藕节、莲房、莲心、莲须源于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荷叶)、果实(莲子)、根茎节部(藕节)、花托(莲房)、胚芽(莲心)、雄蕊(莲须)。 荷叶:味苦,性平,功效为清热解暑。 莲子:味甘涩,性平,功效为健脾止泻。 藕节:味甘涩,性平,功效为止血。 莲房:味苦涩,性温,功效为消瘀止血。 莲心:味苦,性寒,功效为清心火。 莲须:味苦涩,性平,功效为止涩固精。 未肉桂、桂枝 肉桂、桂枝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和嫩枝(桂枝)。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功效为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桂枝:味辛、甘,性温,功效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申柏子仁、侧柏叶 柏子仁、侧柏叶源于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的种子(柏子仁)和枝叶(侧柏叶)。 柏子仁:味甘、辛,性平,功效为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功效为凉血、止血。 酉川楝子、苦楝皮 川楝子、苦楝皮源于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川楝子)和干燥的树皮(苦楝皮),二者均味苦性寒。 川楝子:功效为舒肝止痛、杀虫。 苦楝皮:有毒,可驱蛔虫。 戌益母草、茺蔚子 益母草、茺蔚子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全草(益母草)和果实(茺蔚子)。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功效为祛瘀生新,活血调经。 茺蔚子:味甘,性微寒,功效为活血调经,凉肝明目。 亥何首乌、夜交藤 何首乌、夜交藤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何首乌)及藤(夜交藤)。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温,生用功效为通大便、解疮毒;制熟功效为补肝肾、益气血。 夜交藤:味甘,性平,功效为养血安神。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发有礼 自即日起转发当天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汤头歌诀
- 下一篇文章: 2015版药典153种多基原药材区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