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光十色的中药房里,”龙骨”是一味比较常用的中药。说起中药的名称,有不少往往是可以顾名思义的,但对龙骨来说则不然,它并不是什么”龙”的骨骼,而是古代象类、犀牛、三趾马等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中医应用龙骨治病,历史已很久远。在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部中药专书《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了龙骨这味药,而且被列为上品,说它能治咳逆、泻痢、便血、腹胀结块、惊痫癫疾、月经或白带过多等。

古代中医文献对龙骨的医疗功效,曾经屡有记述。如五~六世纪的《名医别录》,着重谈到龙骨医治心神不定的作用。唐代《日华子本草》概括指出龙骨的”涩肠胃、止泻、止血、止汗”之效。十六世纪《本草纲目》则记载它对镇惊、治疟、敛疮、生肌以及医治脱肛之功。

历代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将龙骨与其它中药配伍组成许多方剂,应用于临床多种病症的治疗,曾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公元三世纪,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曾被后世称为”医方之祖”,在他所总结的方剂中,就有好些个用龙骨配成的著名方剂。如”桂枝龙骨牡砺汤”,是以龙骨与桂枝、牡蛎、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用于治疗梦遗等性神经衰弱症。张仲景将蜀漆取代上述处方中的芍药后,成为桂枝龙骨牡砺”救逆汤”,应用于”阳气”衰竭所出现的心慌、睡眠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以及呼吸微弱等的治疗。张仲景还把相同剂量的蜀漆、云母和龙骨,研细后同时服下,用以防治疟疾。

四世纪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记载了应用龙骨医治久痢不止者。

唐代名医孙思邀,介绍了将龙骨、虎骨、远志三者等量研细成粉剂,用于治疗记忆力减退的”好忘”症。

公元年,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以龙骨与麻黄根等量捣细,调入粥中同吃,可治妇女产后的虚汗不止。

十五世纪初,明代《普济方》介绍的”神仙止血散”,是用龙骨、诃子、白石脂与苧麻叶配成,用于医治创伤出血。

古代中医文献还介绍,将龙骨与桑螵蛸等分,研成粉末后,用盐汤服下,可医治遗尿淋漓的患者。龙骨除作为内服药,也可供外用。

《太平圣惠方》记载,将龙骨煅炒后,研成粉末,用于外敷医治经久不愈的小儿脐疮。小儿长期泻痢所引起的脱肛,除了针对病因医治外,可在脱肛的局部步扑以龙骨粉治疗。

此外,还可用龙骨粉吹进鼻腔治疗鼻出血,吹入耳道内治疗耳内出血或湿烂。龙骨与石膏、大黄等药研粉,可外敷医治烫伤。

综上所述,可见龙骨的医疗用途相当广泛,而用它所配成的方剂是不胜枚举的。

从药材的形态来说,龙骨由于其外观与颜色的不同,曾被分为花龙骨与白龙骨两类。前者外观呈浅黄白色,其间却夹杂有红棕色或蓝灰色花纹,所以又称为”五花龙骨”;后者外观呈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虽然,龙骨有如上之分,但其医疗功效基本相同,所含成分也差不多,主要为碳酸钙和磷酸钙,同时含有硫酸根以及铁、钾、钠、氯等元素。

迄今,医学科学工作者虽基本上分析出了龙骨的主要成分,但我们从历代中医文献所记述的龙骨医疗功效来看,并不是上述龙骨的成分所能完全解释得了的。由此可见,在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中,的确还有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深人探索、发掘和努力发扬的。

(三七百合百合)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