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之旅中药炮制
中药凡在调配处方合配制成药之前,大都需要经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过程,统称为“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和促进药物效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很多,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炮制有其不同的意义,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除去杂质及非入药部分 一般植物药都需要经过挑、筛、洗、漂等加工处理。 洗净泥砂,拣净杂草,以及去心(远志、巴戟天),去皮(桃仁、草果仁、益智仁),去核(山茱萸、金樱子、诃子),去芦(人参、玄参),去毛(枇杷叶、石韦、狗脊),去刺(苍耳子、白蒺藜),去瓤(枳壳); 动物有的需要去头(乌梢蛇、白花蛇),有的需要去头、足、翅(斑蝥),有的需要除去皮肉、血、垢(龟板、鳖甲); 矿物类去净泥土砂石,贝壳类去净泥砂、苔藓等异物。 以上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为了使药物清洁净纯,便于服用,防止副作用,以保证用量准确,达到质纯效宏的目的。 摘挑洗2.区分药用部位 中药有些品种,虽同出一体,但在效用上迥然有别,必须通过炮制加工,严格区分,利于发挥疗效。 如麻黄(用茎枝)功能发汗、平喘、利尿,主治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如《伤寒论》麻黄汤);而麻黄根(用根)功能止汗,主治体虚自汗、盗汗(如《局方》牡蛎散)。 莲子,又称莲子肉,其性味甘、涩、平,功能养心、益肾、补脾、涩精,主治遗精、白浊(如《局方》清心莲子饮),又治脾虚泄泻(如《局方》参苓白术散);而莲子心性味苦寒,功能清心热,除烦止渴,主治心火亢盛、烦躁口渴(如《温病条辨》清宫汤)。 ——区分药用部位 3.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 中药有少数品种是含有不同毒性的,这些含毒中药,凡在入药之前,都必须经过依法炮制,精心加工,使质量合乎标准后,方可入药;否则,服后轻者发生不良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 如川乌、半夏、马钱子等,经过炮制加工皆可降低毒性;以川乌为例,生川乌有大毒,对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有毒性作用,多外用,以温经止痛为主,而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寒疝腹痛,阴疽肿痛。 4.缓和药性 缓和药性,是经过炮制,缓和某些药物的偏性,减少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如苍术性味辛燥,用米泔制,可减低燥性(减少部分挥发油,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马兜铃性偏苦寒,多用致人呕吐,经蜜制后,可免除其副作用,且可增加润肺止咳功效; 肉豆蔻功能温中散寒,固肠止泻,但因生品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和脂肪油,生用反致滑泻,故煨去油; 莱菔子气味辛烈,生用上逆,每易致呕,经炒黄后,气味缓和,重在下气消痰。 这说明,如果药物炮制得当,可以矫正药物的偏性,缓和其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适应治疗要求。 5.增强药物疗效 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常加入一些辅料,它可以与药物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功能。 如延胡索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经醋制后,可使生物碱转化为醋酸盐,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加强了止痛活血作用; 淫羊藿用羊脂油制后,可促进助肾兴阳之功; 阿胶用蛤粉烫制,可增强润肺平喘、止咳化痰效果; 半夏用生姜制可以加强半夏化饮止呕作用,且生姜还可解半夏毒; 黄酒制蕲蛇,可促进活血散风功效,又可减少腥浊之味。 又如蜂蜜制,一为增强润肺止咳之效,如炙款冬花、炙紫菀;一为增强补脾益气之效,如炙黄芪、炙甘草。 其他如朱砂拌制品,取其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如朱麦冬、朱茯神等等。 ——豨莶草的炮制,九蒸九曝 6.便于制剂调剂和溶出 矿石、贝甲、化石及某些坚硬植物的根及根茎、木质、果实种子类和动物的角质药材,整品既不便于调剂和制剂粉碎,且在短时内有效成分也不易煎出,因此,均须针对药材的不同质地情况,分别进行炮制处理,才能确保疗效。 如矿石类的磁石、代赭石须火煅后醋淬; 坚硬的根及根茎类如乌药、土茯苓、萆薢、天麻、白芍等均须切成薄片; 木质类的苏木、降香、檀香和动物角质类的羚羊角、犀角、广角、鹿角等,均须镑成薄片; 果实类的木瓜、枳壳等也须切成薄片; 种子类的草决明、牵牛子、白芥子、牛蒡子等,均须炒黄,用时捣碎。 此外,还有一些坚硬药材,常研成细粉随汤药分冲服用,如羚羊角粉、水牛角粉、旱三七粉、沉香粉、朱砂粉等等。 ——炒瓜子仁 主讲嘉宾介绍 徐先祥,学院党委委员,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福建省药理学会理事,福建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 ScientificReports,ClinicalandAppliedThrombosis/Hemostasis,PlantaMedica,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MolecularMedicineReports,农业工程学报,中药药理与临床等杂志审稿人。长期从事中药现代研究,参编《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Polysaccharides:BioactivityandBiotechnology》(Springer,)等专著。 图源/部分源自网络编辑/周心怡审核/王刚监制/杜坤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2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以医弘道补气疏气降气沉气,
- 下一篇文章: 最全中药歌诀,值得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