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证在临床较为常见,无论是感冒,还是急慢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病常可见本方证,用之对证,其效亦速。

分享地点:基层中医之家

分享时间:-12-03

分享医生:湖南省湘乡市邓志强中医馆邓志强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其感冒、发热、关节痛、咳喘、心脏病、过敏性鼻炎,常表现为恶寒发热,身体痛、头痛、无汗、舌苔白、舌质淡的麻黄汤证,又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感明显,面色晦滞,手足冷,鼻流清涕,小便清长,脉不见浮紧反见沉弱、沉细。这种病人单投麻黄汤发汗是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我们常用麻黄与附子、细辛合方,即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少阴篇: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经典配方

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以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条论述少阴表证的证治,发热提示病在表,脉沉示虚在里。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始得之:说明病程之初。

反发热:正气抗邪,提示太阳表证。

脉沉:少阴里脉。(附子脉:沉、微、浮大。)

提示病机:肾阳虚,初感外寒,部分表邪趁机内陷少阴,病势较急。

临床推荐剂量

麻黄10~20g细辛10~20g附子10~20g

方歌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

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之功。

药味分析

麻黄:作用太阳,发汗解表。

细辛:少阴,通阳,止痛,沟通太阳少阴。

附子:温里扶阳,增加原动力。

从而达到攻表发汗,温经扶阳散寒,补散兼施。

方证提要

太阳、少阴两感

1、脉沉,脉微细,少阴脉、附子脉。

2、但欲寐:精神萎靡,严重疲乏感,表情淡漠,无精打采,呵欠连连,嗜睡,就诊时常疲惫伏案,语音低微,怕冷,厚衣厚被。

3、发热:恶寒重,自己不感到发热,表证无汗、身痛、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咽痛。

适用人群

体格壮,但有严重恶寒感和极度疲劳感。

体质要求:面色黄暗,皮肤干糙,萎靡困倦,无精打采,声音低微,恶寒重,背怕冷或头痛,咽痛不红,腰痛,牙痛,口不渴,痰涕清稀,小便清长,过食寒凉或寒冷环境后。(如:寒冬泡水,长期空调房,冻库工作人员)舌淡苔水滑,白厚。

适应现代疾病

1、阳虚体质感冒,发热恶寒无汗,疲倦身痛。中老年多见。(现代人阳虚体质机体衰沉者多。)

2、暴哑、暴聋、暴盲

3、嗜睡,懒人症,甲减病人,新陈代谢低,迷走神经兴奋。

4、长期身冷,疼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关节痛,类风湿,强背,腰突。

5、阳痿早泄(不宜久用),原动力不足。

6、过敏性鼻炎,清水样鼻涕,无故清涕。

7、心动过缓,阳虚型(加:红参、淫羊藿、桂枝、炙甘草、黄芪)

注意事项

1、服用本方,汗出多,汗出不解用真武汤

2、小便不利,尿频;减量,用真武汤。

3、心慌:饭后服,少量多次,常体痩多见,必要时红糖水,卧床休息。

4、失眠:晚上不服,上午服。

5、不宜长期服,久服拔肾根。

病例1

王某,男、五十二岁、年6月12日。初诊,体壮、面黄稍黑、方头大耳。身材魁梧、诉平时异常怕冷,反复感冒。一感冒就头痛欲裂,长期服感冒药、止痛片缓解症状,不爱出汗,反复发作,苦不堪言,我常形容他外强中干,纸老虎。此次因不慎受凉,上症复现:畏寒身痛、头痛、乏力,无汗,舌淡苔白、脉沉。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20克、细辛20克、附子20克。三剂。

水煎开四十分钟分三次服。嘱避风寒,稍盖薄被。

服药一剂汗出、头痛,恶寒缓解,继服一剂,感精神气爽,后用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调理。很少感冒精神亦可。

病例2

郑某女、五十五岁、年7月12日,初诊。诉因空调下感冒,头痛、咽痛、声哑不能说话。刻诊:形体中等、面色偏白、畏寒、头痛、身痛无汗、咽痛、声哑,查咽不充血色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知其素体阳虚体质。辨为太阳少阴二感。

麻黄附子细辛汤超微颗粒:

麻黄2包、细辛2包、附子2包,3剂。

嘱避风寒、稍盖薄被,开水冲服一剂。

服完半小时即感声音发声改善。服完两剂,诸症减三剂痊愈。

上期回顾:基层微课堂-温经汤临床应用心得(下)

所载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贴讨论

基层中医之家

赞赏

长按







































郑华国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