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课堂其味麻,其色黄
麻 黄 麻黄,中药名。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通腠理,解肌。” 《本草纲目》:“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现代运用 现代常以本品为主,随证配伍,可治疗偏头痛老年性皮肤瘙痒、冻疮、过敏性鼻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1.麻黄解表汤 别名:麻黄葛根汤、麻黄解毒汤处方:麻黄(去根节,用蜜酒炒)、羌活、升麻、葛根、防风、荆芥、牛蒡(炒)、蝉蜕、甘草、桔梗。功能主治:冬月严寒,外感风寒,其疮痘为外邪所遏而不易出者。用法用量:麻黄葛根汤(《痘科金镜赋集解》卷三)、麻黄解毒汤(《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2.甘草麻黄汤 概述:甘草麻黄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别名:麻黄甘草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麻黄汤、麻黄甘草汤、二物汤、麻甘汤、走马通圣散处方:甘草二两,麻黄四两。甘草6克麻黄12克功能主治:主治里水,一身面目悉肿,小便不利,脉沉者。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用法用量:先煮麻黄,去上沫,入甘草再煎,分三次。 3.麻黄宣肺散 别名:麻黄宣肺酒处方:麻黄3两,麻黄根3两。功能主治:酒皶鼻。用法用量:麻黄宣肺酒(《金鉴》卷六十五)。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向上滑动启阅) 植物文化: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编辑:刘思娟 排版:刘思娟 审稿: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2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小知识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
- 下一篇文章: 中药药性歌,珍藏着慢慢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