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进一步降温,南方的朋友们总是在这个时候戏称:“你在北方的暖气中汗流浃背,我在南方的被窝里冻成残废。”在暖气下你真的常出汗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汗”的问题。

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因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如运动劳作、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汗量增加为正常现象。《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提到:“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以天地类比人体的阴阳,就像天地之间的雨一样,表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阳气发泄的汗,是人体内的津液在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下所产生的。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司而引起汗液外泄所致。中医将异常出汗按阴阳偏盛偏衰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按部位分为头汗,手足出汗,半身出汗;按颜色分为黄汗,血汗等。汗出的原因涉及多个脏腑,《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其中我们把心脏与汗出的关系展开来说,即“汗为心之液”。

汗为心

之液

一是由于心主神明,故精神情志而引起的出汗与心直接相关,如人在紧张、激动、或受惊吓时会“捏一把汗”,又如“惊而夺精,汗出于心”,长期劳倦过度耗伤心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心液外泄亦可导致出汗。二是由于心主血脉,汗为津液所化生,而津液与血液均由人体摄入的水谷精微所产生,故称“汗血同源”:过多的汗出则能伤津耗血,而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其三,心为阳脏、火脏,“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气充足能控摄阴津,使阴气正常下降,阳气则正常潜藏,故阴平阳秘,营卫调和。一旦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正常蒸化津液,则导致汗出异常。

病案

陈某,男,28岁。患者自诉多汗,以自汗为主,曾外院诊断感冒后心肌损伤,服用倍他乐克后心悸好转,但出汗改善不明显。纳眠可,二便调。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中医辨证为心气阴两虚。治以益气温阳养阴。药用:炙甘草20g,大枣20g,生地20g,桂枝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丹参30g,天麻15g,川芎20g,炒苍术10g,珍珠母20g,生芪15g,炒白术10g,防风8g,麻黄根8g,服7剂汗出减少,心悸诸症减轻,再服7剂汗出趋正常。方中炙甘草、大枣、生地、桂枝辛甘化阳,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煅龙骨、煅牡蛎敛汗定悸,加生芪、炒白术、防风、麻黄根益气固表,收敛止汗,营卫和,体表固,则汗自愈。

如何看待异常出汗?

异常出汗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因此则其治法也不尽相同。如身体虚弱所导致的异常汗出,平日里易受风感冒,或常以自汗乏力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顾护卫气,固表止汗为主。湿热过重亦可导致异常汗出,因湿性黏腻,不易速去,久则蕴生内热而致湿热互结;湿热熏蒸于头部则头汗出,湿热内郁脾胃则手足汗出,治疗以清热化湿,滋阴固表为主。另外,皮肤汗孔开合失常,除多汗外,少汗或无汗也属异常出汗,均可由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亏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表证应发汗解表,里证以养阴生津润燥为主。

+End+

一个有温度的健康科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6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