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靶点起作用,30年来图示的方式一直
治白癫疯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前几天,某药科大学请来几位欧美药物研发专家举办了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讨论会,开场先分享了几家中国药企相关肿瘤靶向药物研发的进展后,重点放在中药作用机制与循证临床试验的方法,在中国的专家教授们演讲结束后,请在座的欧美专家发言。 这几位欧美专家先是肯定了中国药物研发的惊人效率以及说些官场上的好话后,也直言不讳地谈及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问题。以下是笔者记录的几位专家相关内容的整理文字: 第一,对靶点的理解。大多数药物产生药理作用是通过与机体大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发生改变。药物与机体结合的部位就成为靶点,已知的药物靶点涉及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转运体,免疫系统等,必须明确与清晰。 第二,药理药效学作用不是作用机制。比如,他汀的作用机制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这的靶点是单一的,但他汀的药理药效作用则非常多,临床功效更有数千篇文献支持,到目前为止,众多的研究表示,他汀有以下的临床获益: 抗炎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保护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对心室重构和心肌有改善作用; 可预防骨质疏松; 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可治疗脂肪肝; 可防治老年性痴呆; 对呼吸器官有保护作用; 有神经保护作用; 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看治疗多发性硬化。 但能说他汀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吗? 第三,许多中药在表述作用机制时运用下列这样的图示是不科学的:先将某种疾病的事件链或通路列出,然后讲某个药品能够作用于疾病发展的各个环节。虽然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药物的作用机制如此图示肯定错: 第四,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肯定是多靶点,有些成分起酶抑制剂的作用,有些成分起某通道阻滞剂作用,真要弄清楚是不容易的,其实也是不必要的,但综合效应后怎样,整体改善哪个方面要让医生和患者清楚。我们也知道,中医药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平衡观与西方医学很不同。以前听到的一个例子是:一潭发黑发臭的死水,通过对水的化验可以发现,水中的腐败菌大量滋生繁殖。西方的处理思维是:腐败菌是潭水发黑发臭的原因,因此需要杀死腐败菌改善水质。而东方处理的思维是:水发黑发臭的原因是潭水失去流动性后,其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形成了适合腐败菌滋生繁殖的环境,因此要开挖沟渠,引入活水,恢复水潭的生态环境。 第五,依据中药治疗疾病的思维,强调平衡、整体观,如何表述与示意呢?我们也查阅、研究过相关的文献资料,虽然不多,但还是有方法的。其中有几个中药在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具有中医药特色方面的表述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这部分内容本文暂不披露,请原谅) 笔者在现场对这些欧美专家的发言大致理解后,深受启发。过去强调中医药要现代化,要弄清楚作用机制,于是搞出个多靶点的说法,可怎么图示呢?想来想去就依照疾病事件链或疾病发展通路来画个“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懒政”思维。这次在会场上看到推荐的几个中药做的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确实深受启发。 回来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他汀确实在多效性方面可以与中药媲美。比如针对老年性痴呆,有临床研究证实,服用他汀可使痴呆发生的危险性下降37%~70%。几年前,赵水平教授还编过一本专著,专门谈及他汀的各种功效,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章节,引用的文献多达59篇。 但无论他汀有多少不同的功效,能够辅助治疗多少种疾病,它的作用机制都是一样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6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全用药清单,开方用药不再无从下手
- 下一篇文章: 肠道微生物,中药作用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