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正因如此,人们常常感到盲目而慌乱。有人首先想到这是皮肤问题,找皮肤科吧;也有人说疼痛是神经引起的,应该找疼痛科或神经科;还有的经人介绍去找某神奇的祖传秘方,或外敷或内服,只是不明白自己都吃下什么药;更有的认为这是中邪了,应该找个道士画画符什么的。

以上诸法皆有效有不效者,人们常对某一治愈病例采用的方法推崇备至。殊不知,同一种病,每个人的情况却不一样,没有一个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辨证论治,正是中医的优势,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中医如何治疗此病。

外敷中药

《医宗金鉴》二味拔毒散,药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书中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甚效。但此方中含雄黄有毒,现在很多药房并无此药。

有人用二味拔毒散5天无效后,用民间偏方蚯蚓粪涂之,即时止痛,后脓出而愈。但蚯蚓粪哪里弄令人不解。

青黛、生大黄、黄连各等份磨细粉调茶水外敷,一日数次,用于起泡初期。水泡破后,可用双黄连粉外敷患处。此法用药以清热解毒为主,安全有效,值得一试。

内服中药

龙胆泻肝汤

很多医者根据带状疱疹的部位,发疹的性质,认为是肝经湿热引起,方用龙胆泻肝汤。此方有很多不同版本,教课书上均采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含: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清代翁藻《医钞类编》有一同名方,较前方少柴胡,多连翘、大黄,明确提出主治缠腰火丹,色红赤者。

实际上,龙胆泻肝汤可根据临床辨证,火毒重者加金银花、大青叶等;湿重滑石、薏苡仁等;疼痛者加元胡、乳香、没药、蜈蚣、全蝎等;发于头面者加菊花、桑叶等;发于上肢者加姜黄、桑枝等;发于下肢者加川牛膝、黄柏等。

注意,此方大苦大寒,脾胃虚弱、非属肝经实热者慎用。

除湿胃苓汤

出自《外科正宗》,即《丹溪心法》之胃苓汤加栀子、木通、滑石、防风而成。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功效。方中以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以五苓散健脾助阳、化气利水渗湿;加栀子、木通、滑石清热利湿少佐防风散肝舒脾,祛风胜湿。《医宗金鉴》谓:“主治缠腰火丹属湿者,色黄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本方治带状疱疹以脾虚湿蕴为主,局部颜色当较淡,疱壁松弛,伴有食少腹胀,大便溏等。

瓜蒌甘草红花汤

此方源于孙一奎《医旨绪余》书中“胁痛”一案。原书中并没明确指出该方主治“蛇串疮”或“缠腰火丹”,只当“胁痛”治疗。根据本医案的病情描述,有医者认为当属现在的带状疱疹。方中全瓜蒌性味甘寒,能清热化痰、通腑散结。《重庆堂随笔》认为其能“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药性类明》说其“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加甘草缓瓜蒌之泻,红花有活血之意。

老中医邹孟城用此方,加板蓝根15g,全瓜蒌重者30g,轻者15g,中者21~24g,甘草3g,红花1.5g,说用此方其效入神。故其以为,此方是治带状疱疹特效方,临床并不需要多加辨证。当然,也有人反映用此方无效的。个人以为,没有什么特效方,但凡有,就不必那么多治病的方法了。

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血腑逐瘀汤合方

有医者认为带状疱疹是以阳虚为本、肝郁为标、血瘀为患,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血腑逐瘀汤等合方。不是说带状疱疹是属于湿热吗?为何要用麻黄、附子、细辛这样的热药?这不是火上加油?我们不也说,带状疱疹是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当然会有些患者属于阳虚寒湿证。不管是阳虚,还是湿热,或是血瘀,临床用药应该根据舌苔脉象及全身的伴随症状寻找相应的依据,才能更合理的用药,取到更好的疗效。

实际上,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远不止以上提到的那些,治疗其它病也是如此。看到这里,你还认为有什么神奇秘方吗?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论治才是硬道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