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多少
白癜风抗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c-0.-2.-4.-1.11-3.,1.C-0.,2.-0.,7.,2.,6.43c-1.,2.,3.,3.,3.,0. C6.,8.13,7.,7.,8.,7.02z"fill="rgb(,,)"> 中药知多少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意识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药也有了十分的兴趣,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一些既可食用又能保健的中药,但许多中药虽来源相同,名字相近,功效却截然不同;或只是名字相似,来源与功效主治完全不同,下面介绍三组易混淆中药饮片,以便大家区分。 c-0.-2.-4.-1.11-3.,1.C-0.,2.-0.,7.,2.,6.43c-1.,2.,3.,3.,3.,0. C6.,8.13,7.,7.,8.,7.02z"fill="rgb(,,)">c-0.-2.-4.-1.11-3.,1.C-0.,2.-0.,7.,2.,6.43c-1.,2.,3.,3.,3.,0. C6.,8.13,7.,7.,8.,7.02z"fill="rgb(,,)"> 易混淆中药三组 生地黄与熟地黄 ①生地黄 别名:生地、芐、怀庆地黄、地髓等。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动物实验证明生地黄可以提高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数量,促进造血细胞的增值。 3.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生地黄多糖可明显降低血糖值,对正常血糖均无影响。 4.抗肿瘤作用。 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疗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治疗效果。 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试验表明生地黄的水提物对动物有明显降压作用,对正常血压无影响。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滞腻,脾虚腹满便溏不宜用。 ②熟地黄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药理作用: 1.促进造血作用。 2.降血糖作用。 3.提高记忆作用。 4.提高免疫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滋腻碍胃,脾胃虚弱,腹满便溏者忌服。 总结:生地黄与熟地黄来源于同一植物的相同用药部位,因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同。 生地黄性味甘、寒,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常治疗热病后期津液亏损,口渴唇燥,低热消渴等证。 经炮制后的熟地黄,性味甘、微温,长于补血滋阴,用于血虚所致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及肝肾阴虚所致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证。 山茱萸与吴茱萸 ①山茱萸 别名:山萸肉、蜀枣、枣皮。 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山茱萸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双重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肿瘤作用。 5.抗衰老作用。 6.抗骨质疏松作用。 使用注意:小便淋涩之湿热证,不宜使用。 ②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臭泡子。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作用,调节胃肠道的运动,止泻,还可以抗胃肠溃疡等作用 2.有扩血管、降血压作用。 3.抗炎、镇痛作用。 4.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 5.抗肿瘤的作用。 6.对凝血系统的作用,吴茱萸对凝血系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等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总结:山茱萸是收涩药,吴茱萸是温里药,两者只是名字相似,功效完全不同。山茱萸的独特药物价值体现在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吴茱萸常用于齿痛、头痛、脘腹冷痛;还可以用于呕吐吞酸。 || 麻黄与麻黄根 ①麻黄 别名:龙沙草、木麻黄、草麻黄。 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药理作用: 1.解热、发汗作用。 2.止咳、平喘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病原体作用,麻黄对细菌、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利尿作用。 6.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中枢兴奋作用,可能会引起兴奋、失眠和不安等。 7.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麻黄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升高血压。 9.对支气管的作用,草麻黄和中麻黄生物碱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均有松弛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散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②麻黄根 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效主治: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药理作用: 1.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2.止汗作用。 3.抗肿瘤作用。 使用注意:麻黄根收敛固涩之性强,功专止汗,固有表邪者不宜使用。 总结:麻黄与麻黄根是源于同一种植物,由于药用部位不同,作用差别很大,二者不能混淆。 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根功能专门止汗,常用于内伤所致的自汗或盗汗。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版1部 2.刘道清著.中药别名大辞典[M]. 3.路军章著.实用本草纲目彩色图鉴上[M]. 4.杨医亚李渡华等主编.中医自学晋升考试必读(中药、方剂分册)[M]. 5江滨,杜同仿主编.汉英临床中药药典[M]. 6.徐平洲编著.北仑中草药图鉴[M]. 7.聂晶,刘红宁主编.临床中药学..2 8.李明主编.中药鉴定技术[M]. 9.周幸来,陈新华主编.中药应用禁忌速查[M]. 10.黄纯琪编著.中医常用方药的比较应用[M]. 11.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第3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版 作者:药剂科喻丹丹 编辑:药剂科陈佩鈺 审核:药剂科唐莉华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8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首方剂汤头歌诀七言背诵版最全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