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审阅专家柳硕岩肺鳞癌又称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40%~51%。肺鳞癌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有密切关系。肺鳞癌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胸管腔内生长的倾向,肺鳞癌早期常引发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性肺炎。肺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多,5年生存率较高,肺鳞癌对放疗、化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别称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就诊科室肿瘤科,呼吸科多发群体老年男性常见发病部位肺常见症状发热,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病因主要是由于支气管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受慢性刺激和损伤、纤毛丧失、基底细胞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发育不全,最易突变成癌。临床表现1.发热以此首发症状者占20%~30%。肺鳞癌所致的发热原因有两种,一为炎性发热,多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抗生素治疗可能奏效,但因分泌物引流不畅,常反复发作;二为癌性发热,多由肿瘤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所致,此种发热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激素类或吲哚类药物有一定疗效。2.咳嗽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占35%~75%。肺鳞癌所致的咳嗽可能与支气管黏液分泌的改变、阻塞性肺炎、胸膜侵犯、肺不张及其他胸内合并症有关。对于吸烟或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如咳嗽程度加重,次数变频,咳嗽性质改变如呈高音调金属音时,尤其在老年人,要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性。3.痰中带血或咯血痰中带血或咯血亦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以此为首发症状者约占30%。由于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质地脆,剧咳时血管破裂而致出血,咳血亦可能由肿瘤局部坏死或血管炎引起。咳血的特征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反复少量的痰中带血丝,或少量咯血,偶因较大血管破裂、大的空洞形成或肿瘤破溃入支气管与肺血管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咯血。4.胸痛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5%。常表现为胸部不规则的隐痛或钝痛。检查1.X线检查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2.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变情况。可采取肿瘤组织供病理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3.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原发性肺癌患者多数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4.剖胸探查术肺部肿块经多种检查和短期诊断性治疗仍未能明确病变性质,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应作剖胸探查术。这样可避免延误病情致使肺癌患者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治疗1.化疗肺鳞癌第一个周期化疗较敏感,治疗作用可达25%,第二个周期化疗可达10%,三个周期以后作用基本为零。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2.放疗放疗对小细胞肺癌疗效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可以视患者的情况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疗或交替化放疗的方法。3.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肺鳞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的肺鳞癌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治疗1.常见辨证论治分型(1)阴虚毒热型主症: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心烦寐差,或低热盜汗,口干便干,或咽千声哑,脉细数,舌质红或暗红,苔薄黄或黄白。辨证:阴虚内热,毒热蕴结。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处方:南沙参15g,北沙参15g,生地黄15g,前胡10g,天冬15g,麦冬15g,地骨皮15g,杏仁10g,贝母10g,鳖甲15g,瓜蒌30g,半枝莲3,3g,白花蛇舌草30g,石见穿30g,徐长卿15g,山海螺30g。盗汗甚者加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咽干声嘶甚者加石斛、天花粉、玉竹;咯血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侧柏叶。(2)痰湿蕴肺型主症:痰多嗽重,胸闷纳呆,便溏虚肿,神疲乏力,胸痛发憋,舌质暗或胖淡,苔白腻,脉滑数或滑。辨证:脾虚痰湿,痰毒结肺。法:健脾化痰,解毒清肺。处方:二陈汤加苍术、制南星、前胡、杏仁各10g,猫爪草、蛇舌草、龙葵各30g生薏苡仁15g,金荞麦15g,生黄芪20g,桔梗10g,生甘草6g。(3)气滞毒瘀型主症:咳嗽不畅,气急胸痛,如锥如刺,便秘口干,痰血暗红,唇暗舌绛,舌瘀斑点,苔薄黄,脉弦或细涩。辨证:气滞血淤,邪毒内结治法:理气化滞,活血解毒处方:枳壳10g,桔梗10g,降香10g,紫草10g,瓜蒌30g,桃仁10g,杏仁10g,白英30g,龙葵15g,白花蛇舌草30g,金荞麦15g,干蟾10g,石见穿20g,茜草20g铁树叶20g。痛甚者加延胡索、徐长卿、五灵脂、蒲黄;咯血者加仙鹤草、血余炭、大小蓟、花蕊石、田三七。(4)肺肾两虚型主症:咳嗽气短,动则喘促,咳痰无力,胸闷腹胀,面色白,腰膝酸软,身倦乏力,自汗便溏,肢凉畏寒,脉沉细无力,右寸、尺脉弱,舌质偏淡,苔白或白腻。辩证:肺肾两虚,瘀毒内结。治法:温肾健脾,益气解毒。处方:四君子汤加生黄芪30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炮姜6g,制南星10g,仙10g,山海螺30g,冬虫夏草面3g(分冲),僵蚕10g,蜂房10g。纳呆纳差者加焦三仙、生谷芽、砂仁,便溏甚者加山药、儿茶、泽泻、重用苍白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