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常常给自己祛湿,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哪一种湿气?学会正确祛湿法。

(按:本文根据祁营洲老师谷雨直播内容整理而成,篇幅较长,若能精心细读,认真体会,必有所得。)

在中医中,六气与六淫,指的都是风、寒、暑、湿、燥、火。但为什么古人把这六气转化成疾病的时候,叫做「淫」呢?这里给大家提出一个学习中医的小窍门和学习中医的一个思维。学习认识中医时,要同时多学习「中文」、「医古文」、「中国的汉字」,因为我们的汉字蕴含了很多道理。比如「淫」字篆体的结构,左边是一个水,右边的上面像一个天,下面是一个土。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水或者含湿的这些东西,从天而降然后一直滋润大地。

三分钟轻松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

理解了「淫」字后,我们再来谈谈六淫当中的湿邪。中医认为,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人体气机的整个运动要靠阳气推动,湿邪会阻碍阳气的生发。清代叶天士曾言:「湿胜则阳微。」就是说,一个人的湿邪过盛的时候,体内的阳气就被阻碍了,就不能很好地生发了,于是阳气就往往显得不足了。通常我们湿气很重的时候,感觉没有力气,很懒不想动,不想动了其实就是阳微了。湿邪和我们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脾有两大重要功能,运化水湿和运化水谷。如果脾被湿邪所困的话,就会导致脾阳不振,就会出现身体的困重,饮食消化不良,不想吃饭,或者是便秘、便溏都有可能会出现。

图源:摄图网

湿性重浊《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自我辨析:当你感觉某天头好像是箍了个紧箍咒,感觉带了个很重的帽子似的,这时往往要考虑这个跟「湿」有关。湿性黏滞这里的「黏滞」包含了两层含义,症状的黏滞性和病程的缠绵性。黏表示黏糊糊地甩不干净、甩不掉,滞表示不通畅。所以一个人只要被大夫评判为湿邪过重,往往这个人的治疗时间就不会太短,同时病程缠绵,往往不好断根。

图源:摄图网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女性的妇科疾病,男性也会出现的阴部问题等等,这些往往都跟湿有关。

自己在家就能学会的祛湿妙招

「湿」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是因为它有与六气的相兼性。湿邪可以和风、寒、暑、湿、燥、火相合而致病,所以在临床当中,你见到更多的是合并在一起的如风湿、寒湿、湿热的发病情况。也就是:湿+风、湿+寒、湿+热。在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诊疗。

图源:摄图网

以湿为主?辨证技巧:舌体胖大+齿痕舌+舌苔白(或厚或薄)+乏力或困重感。(根据湿的轻重,判断舌苔的厚薄)?推荐用药:藿香正气水(任意品牌皆可)。一次10ml,一日2次,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藿香和佩兰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这个「中」指的是「中焦」,对应人体的「脾和胃」。理气和中指的就是湿邪把脾困住了,导致了中焦的升清降浊能力失效,这时你被湿邪所困导致中焦不通,其实就是所谓的「阳微」,于是这个理气和中就是要再次打开脾胃升降气机的能力把人体的湿气给化掉,同时通过解表的方式又可以去发散。藿香正气水往往是含酒精的,如果要开车可以换成藿香正气丸(液),是不含酒精的。

图源:摄图网

湿中夹风?辨证技巧:舌体胖大+齿痕舌+舌苔白(或厚或薄)+乏力或困重感+怕风感+或伴随喷嚏鼻涕。湿中夹风,就是正好你有湿邪又受了风,这个时候风和湿结合在一起了。但从舌象表现来看与第一种以湿为主的表现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它只要是加了「风」之后就一定会有怕风的感觉。一吹风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出现伤风感冒的症状,打喷嚏、流鼻涕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祛湿的基础之上,要加上一些「疏风解表的药」。?推荐用药:藿香10g,佩兰10g,滑石10g,荆芥5g,防风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或煮水代茶饮。这个方子并不难喝,不会口感痛苦,但如果你真觉得口味难接受,可以加点冰糖,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疏散风寒。这个方子%出自祁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源:摄图网

藿香和佩兰可解表化湿,滑石利水,它的排水作用很强。我们靠藿香和佩兰把湿给散发走,而滑石就相当于我们开了个渠道,挖了条沟,直接把那个水给利走出身体,这三味药放在一起是主治湿的。最后加的两味荆芥和防风,可「疏风散寒」。湿重热轻?辨证技巧:舌边尖红+舌苔白厚或微黄+乏力或困重感。湿热在临床当中往往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感受了湿邪又感受了热邪,湿邪热邪交织在一起,形成湿热。第二种是单纯的湿邪,压根没有任何的热邪,但是因为湿邪感受时间太长了,湿郁久而化热。这就好比,某天你洗了毛巾,但是忘记晾起来,毛巾被团成一团扔在那,晚上回家时候便会发现毛巾热了,这就是湿郁化热。其实在临床当中,任何一种邪气积攒日久都会化热,有郁之地必有伏阳。在最初感受湿邪时,以湿为主,如果没在早期搞定,湿邪郁久就会化热。但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是以湿为重、以热为轻,所以我们说叫湿重热轻,如上图舌象。这个舌象和刚才的那些比,舌苔都变厚了,因为湿太重。同时又化热了,于是看到舌尖是偏红的,舌两侧也是发红的,这个舌象我们叫「舌边尖红」。同时这个舌苔以白为主,偏厚又偏微黄。

图源:摄图网

?推荐用药:藿香10g、佩兰10g、石菖蒲10g、芦根15g、白茅根10g、薄荷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或煮水代茶饮,可芳香开窍、清利湿热。这个方子也是%出自祁营洲老师原创。以祛湿为主,同时稍稍清热。藿香和佩兰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石菖蒲,芳香行气又化湿。芦根和白茅根,都是清利湿热的药,它既可以利湿,又可以清热,同时口感稍甜,也是为了大家喝起来不太难喝,薄荷则可疏散风热。湿热并重?辨证技巧:舌红+舌苔黄厚腻+乏力或困重感+口苦口干口腻感。如果湿重热轻没有治好,继续往后发展到湿也更重,热也更重了,就是「湿热并重」。舌质是发红的,舌苔发黄,舌苔也有点燥了,中间已经出现舌苔裂纹,因为津液少了。为什么津液少了?是因为热盛伤津了。如果早上起来,会同时感觉到口苦甚至感觉到口臭,这都跟你体内的湿邪有关系,要么是以湿为主,要么是湿郁化热了。这时候你需要看看舌苔,如果你发现舌苔已经偏厚了,同时又偏黄了,湿热无疑。?推荐用药一:炒杏仁8g,白蔻仁8g,薏苡仁30g,竹叶8g,通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或煮水代茶饮,可清利湿热,宣畅气机。这个方子出自清代吴鞠通的三仁汤,原方药味较多,祁老师取了其中的五味药来配伍,更适合日常自己调理。杏仁,归肺、脾胃经,能够通过降肺气来通调水道,白蔻仁芳香化湿,薏仁清利湿热,竹叶可清心泻火又可利尿祛湿。这里的通草非常重要,虽然只有3克,但因通草具有通利的作用,相当于挖了一个渠道,前面几味药化了湿之后,让「湿」有所去处。

图源:摄图网

?推荐用药二:四妙丸,一次1袋,一日2次,可清利湿热。四妙丸由四味药组成,黄柏、苍术、薏仁和牛膝,它的机理是「清利湿热」。湿寒并重?辨证技巧:舌淡白或伴随胖大齿痕舌+舌苔白(或厚或薄)+怕冷+乏力或困重感。大家来对比一下这两个舌象,左边是正常的舌象,右边是寒湿的舌象。正常的舌象:「薄白苔,淡红舌」。而寒湿的舌象,舌非常淡,舌质非常白,舌苔也白,还有齿痕。不过这里的寒还需要通过症状来判断,比如身体有明显的怕冷感觉,一到冬天冷到不行,春天的时候别人都穿单裤了,这类人还在穿秋裤。晚上睡觉的时候别人都盖薄被子,他还在盖厚被子或开电热毯,这种类型老年人和女性偏多,现在年轻女性也偏多。?推荐用药:附子理中丸。一次1丸,一日两次,可温中健脾。

图源:摄图网

「湿盛则阳微」,困的是脾阳,所以需要温中健脾,而附子理中丸则是非常好的「温中健脾」的药,就是针对这种脾胃虚寒,手足不温的治疗。有人有疑惑,说附子有毒性怎么办?祁老师强调,任何一味药都是有毒性的,是药三分毒,这是药的共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用错了,都是坏药。刀剑本无正邪,但人却有善恶之分。所以评判一个药到底是好是坏,不在于这一味药是有没有毒,而在于如何去运用它,用对了都是好药用错了都是毒药。附子虽有毒,但是对于一个浑身怕冷,寒湿非常重的一个病人来说,附子非但对它没毒,还有益。

日常在家就能学会的调理身体小妙招

其实日常生活当中,吃药治病,是多种方法当中的其中一环,而不代表全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当中就该多多注意。合理的饮食中医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经常暴饮暴食,会导致你脾胃受伤,进而运化能力下降,你的水湿就容易内停。过分饮食寒冷的食物,有的人一到夏天,冷饮冰棍随便整,到冬天照样喝凉水,湿不找你找谁。所以很多疾病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找出来的,每一个寒湿女人的背后,总是会有一个曾经作死的青春。看看你曾经的日常过往,你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健康。一次次的贪凉,不是马上会反应到身体,但逐渐总是会找上门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里推荐一个健脾食疗名方——山药,怀山药,味甘性平,益气健脾。罗大伦老师就说过:我认为,它(山药)是上天专门为我们调理脾胃准备的厚礼,在补脾的诸多中药里面,我独重药食同源的怀山药。要多晒太阳,以及要有阳光下的运动阳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极好的一味药,哪怕隔着阳台晒也是可以的。中医认为「人得阳气而生」,没有阳气,你怎么能够生长。中医还说「离照当空,阴霾四散」,这个「阴霾」就跟湿气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晒晒太阳,这个「阴霾」也会慢慢没了。除了环境的「阳光」,我们也要注意「心里的阳光」。心里是阳光的还是阴郁的,这个心态就决定着这个人的生活方式走向,以及逐渐累加起来,就形成了你疾病的发生基础。

图源:摄图网

阳光下的运动,是很必要的,不要用健身房代替。祁老师的观点:健身房不代表健康,健身房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塑形,追求腹肌线条可以去健身房,但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需要阳光下的运动,自古以来长寿之人,未必是有很大肌肉和健美体格的人。中医认为「治病是一个方面,防病是另一个方面」。《黄帝内经》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就是中医讲的「未病先防」的道理,如果当病已经得了,你再去用药,或当天下乱了你再去治理它,就相当于口渴了你现去打井水,你准备要上战场杀敌了你才去准备兵器,那就晚了。这次的直播讲解是为了让大家对「湿」有一个清晰的中医认知并可以自身家庭自测和自我调理,但并不是说以后就不用看医生了,如果使用了我推荐的方法后一段时间,效果不佳,那就再去看医生具体整体诊疗。由于因篇幅限制,只节选了直播的精彩部分,想要收听全文的可扫码进群去了解。

推荐阅读:

白发最好用的方子,2味中药代茶饮,一个特效穴,补虚又乌发

每天晚上揉这里!男的越揉越强壮,女的越揉越年轻!

荷叶、山楂配上它,清火通便,解暑化湿,减肥的人夏天要常喝~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治好了多例抑郁症

个民间实用方,药到病除,太难找了!为家人留着吧~

李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老人保健要用金匮肾气丸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健康,价值连城,建议收藏!

中医治疗糖尿病,五个特效药方!

拍案叫好的秘方、偏方70例.建议收藏以备急用。

不可多得,赶紧收藏!各大堂号祖传多年独门秘方!

这些常见的中医说法竟然是错的?真相是……

你肾虚吗?男人肾虚的九大症状!

罗大伦:血虚体质的人试试这几个方

风邪所致荨麻疹,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

突然大量脱发,好像「鬼剃头」?!如何缓解?

补虚泻实,阴阳平秘”这8个字是中医治疗失眠准则

把这里的“硬结”揉开,很多病就好了

中医把脉歌,一学就会

学中医养生,这几个要诀不可不知!

血脂高不高,一眼就能看出来,太神了!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五脏虚证应该怎么补?看看全面的五脏补益法

老祖宗留下的个治病秘方,最好背下!很珍贵!

气虚了病就多了,如何判断和调理气虚?

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

庚子年运气解读,从运气剖析到养生调理,指导全年健康生活!(收藏版)

老中医教你如何看自己的气血和如何补气血

脊椎引起的种疾病太全(建议收藏)

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

万金不卖的鼻炎秘方(转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吧)

止痒神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皮炎......横扫各种皮肤病

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

很实用的表格:阴阳虚实鉴别表!

升麻鳖甲汤治疗荨麻疹疗效好

学会辨别自己是什么体质,祛湿更高效

止痛、急救「万能穴」——你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终于找到了中医相面法,我果断收藏了

一味洋虫治愈重症肌无力

徐文兵:我要颠覆大家十个所谓的饮食“好”习惯

黄芪常喝百病消,加这一味,功效翻倍!便宜又好用!

全息望诊大全,身体健康状况速查,收藏这篇就足够了!

脉诊口诀与百误歌,中医必备

人为什么会失眠?所谓的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收好老祖宗留下来的7把救命钥匙,告诉家人朋友,危急时能用上!

人体神奇三扇“门”,一个管失眠,一个管肾虚,一个管胃炎!

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价值连城」建议收藏

中药外治皮肤病,方简药精效甚灵!

秘验奇珍:治失眠的几个单方

睡眠是人间第一大补:早不起灭阳气,晚不睡耗阳气!

必须怒赞的滚鸡蛋疗法、刮痧肘窝治胃痛

4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粘如浆糊”!

健康必读!从汗、泪、涎、涕、唾、屁、屎、尿中来看你的健康

白发长在哪最危险?不同位置代表不同问题!

六味地黄丸的最新用处!99%的人不知道!

比吸烟还可怕的九大爱好,看到第一个就惊呆了!

如果喜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