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伤寒杂病论》因其方药每每用必中病,临床重症往往能一剂知、两剂已,引得无数学者、注家倾心向往。昔日恽铁樵前三子俱死于伤寒重症,当四子患“伤寒重症”时,无奈自救,两剂麻黄汤,让其认识了经方的神奇疗效,从此走上传播、推广、应用经方的大路。研究《伤寒论》中有一派以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形成三纲鼎立学说,其两纲方中用麻黄且为要药,麻黄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价值及重要性可见一斑。年前正值流感之时治疗一青年,发热14天,发热时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咳嗽,用西药出大汗后诸症状均可缓解,但发热反复,考虑病程,先予小柴胡汤加石膏无效,后径用麻黄汤,自述服药后,微微汗出,热退痛解。麻黄汤取得如此好的联系,使我从新认识麻黄,以下是5年前写的一些关于麻黄的论述,今结合新的认识,略作修改分享给大家,希望麻黄从此被进一步认识(备注:其论述均来自《伤寒论》、《金匮要略》,或后人用后的体验,麻黄少用是我个人的体验,多则汗出不止,尤其是老人,谨慎使用。)

1、麻黄非峻汗之药,有汗亦可用麻黄。

伤寒论太阳病分有汗脉浮弱的表虚证和无汗脉浮紧的表实证两大法门,至于治疗则有表实证的麻黄汤和表虚证的桂枝汤二方,虚实不同用方不同但两者有一共同点就是服药后要求出汗且对汗出的要求非常严格,桂枝汤要求达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佳”否则,则轻者有“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与桂枝汤,如前法”的汗出伤津及“如水流离,病必不除”的无效结果,重者则(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虚其表阳的变局,麻黄汤汗法的要求是:“微似汗”。

然为了取汗只服用药物难以成功的,故桂枝汤方后注云:“服(药)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且还得“温覆令一时许”方可得汗,麻黄汤虽然不像桂枝汤那样要求“歠热稀”,但却有:“温服”、“覆取”的调护要求。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服桂枝汤也好,服麻黄汤也罢,要想取汗,还须或歠热稀粥、或温覆、或温服、或覆取。又要求大发汗出而去病莫如皮水,《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用甘草二两,麻黄四两,方后尤要求“温服”“重覆”如果不汗还得“再服”,仲景如此拳拳告诫,唯恐服药不得汗出,知麻黄不得为峻汗之药矣。

另外麻黄的作用又在其配伍关系,不得武断的认为无汗不得用麻黄,如《伤寒论》中“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金匮要略》中“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两方皆有汗出,可都用了麻黄,且越婢汤中有续自汗出麻黄用量达六两之多,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量最重。如此我们应该明白,麻黄非峻汗之药,临床中用麻黄要出汗必须或温服或覆取或重覆,然后得微汗出而病除,不得囿于有汗不得用麻黄,或认为麻黄为峻汗之药用则必小量(临床老年人用时需格外注意,从小剂量开始)、不重视服药后的调护取微汗之法。

龚士澄在其所著《临证用药经验》中言:“用麻黄发汗散寒,多入汤剂,须趁汤热时顿服,同时盖被取暖,始得透汗散邪,若不取暖,则多数不出汗,达不到治疗目的。有麻黄的煎剂,俟温而不热服,下气平喘作用明显。麻黄煎汤冷服,颇得利水之效,不致发汗。”此段通过临床得出来的应用麻黄经验亦可明显的看到麻黄非为峻汗之药。

2、用麻黄均要取微汗

《金匮要略》中言:“里水(即皮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其中甘草麻黄汤仅甘草麻黄两味,方后注云:“重覆汗出”。较之麻黄汤方后注云:“温服”“覆取”两相比较,共同点可以得出麻黄非峻汗之药,服后要想汗出还得进行必要的调护,此其一;麻黄汤中有桂枝助麻黄故而相对甘草麻黄汤服后取汗较易,此其二。大青龙汤含较大剂量六两麻黄,方后注云:“温服一升,取微似汗”,被认为是发汗重剂之麻黄汤在方后注中云:“温服”“覆取微似汗”。

3、麻黄治喘与杏仁配

麻黄汤中有桂枝杏仁甘草可以治疗无汗而喘;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中与麻黄汤所不同仅仅将桂枝改为石膏其主治变为汗出而喘,如此知有汗无汗麻黄均可用,麻黄治喘必须与杏仁合用,因为杏仁即可宣肺又有下气的作用。还可以知道麻黄与桂枝配伍可以发汗,麻黄与石膏配伍可以止汗。

4、麻黄配伍石膏有汗可止,无汗可发

麻黄配石膏可以发汗解表“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是也,发汗解肌表的湿邪或者水气“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及“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则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依胡希恕氏的解读,此处杏子汤即大青龙汤,甚是!)是也。

麻黄石膏配伍又可以止汗“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是也。

5、麻黄治肌表之湿与术或薏苡仁或甘草配,诸药在于缓麻黄发汗之力,然后湿得微汗而解

《金匮要略》中治疗“湿家身烦痛”用麻黄加术汤,用白术牵制麻黄使发微汗而后得“风湿俱去”。又“病者一身尽疼,发热,……,名风湿”用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里水(即皮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6、麻黄出汗解表须伍以桂枝

《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用麻黄解表止痛,较之麻黄加术汤,本条重点在寒不夹湿,欲使其从表而出,故不用术来牵制麻黄发表之性。较之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本条寒重,故用桂枝助麻黄以使寒从表散,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则是湿在肌表,用麻黄在于其有利于肌表之湿,并不是用其来取汗。

7、麻黄可消肿但其有发阳之弊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篇言:“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胡老的体系认为是津液)故也。”本条内容表明形肿之水气为病本来为麻黄的适应症,但却不得不用杏仁来代替。其中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一方面表明麻黄的效用,可以治疗“形肿”即水肿,一方面为麻黄设禁,同时标出麻黄治疗形肿可以用杏仁代替,间接表明杏仁无发阳动血之弊。

8、麻黄可以去黄

《伤寒论》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并脉证并治篇附方:《千金》麻黄醇酒汤用麻黄三两治疗黄疸,可以说是用麻黄来治疗黄疸的最简方。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

中国农工民主党员

中国卒中学会会员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沧州市针灸学会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医师承指导老师

沧州市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中医学术上宗仲景经方医学,下吸取各家精华,对胡希恕、刘渡舟、黄煌、陈慎吾等伤寒大家的学术思想都有研究,针灸学术宗以经络为核心的治疗体系,近半年通过胡希恕的方证医学体系学习应用张仲景医方,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热心仲景医学发展,多次为学生讲解《走进仲景医学》学术讲座。

专业特长:应用经方、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中风、失眠、头痛、癫痫、面瘫、帕金森病、脑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咳嗽、妇科疾病等。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务必标明出处。

沧州二院马培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暑假治疗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