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医话

几千年来,中国的中药品种不断增多,《中药大辞典》中收录的药品名多达多种。有趣的是,浩瀚繁多的中药品种,每个药名背后都有其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些药名的产生就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由此而言,蔚为壮观的中药药名便是一部中药文化史。

比如,以民间传说命名的禹余粮,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人们就称之为“禹余粮”。

相传唐王李世民,因服罂粟子而治好了自己的箭伤惊恐病,登基后亲封其为“御米”,其壳就成了“御米壳”。

你会煎中药吗?也许在许多人想来,这不是什么问题,倒水煮就可以了。其实,不仅仅是中药命名大有文章,对于中药的煎煮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可是,生活中会正确煎药的人却不多,有人图省事儿,一股脑儿将一包中药倒入锅中,有些人加水少,将药煎糊,而一些人更是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微波炉煎药的独特方法。

诸如此类的煎药法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类不正确的煎药法,常常会使药效大减或者药物废弃,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煎中药呢?快来看看今天的节目内容了解一下吧~

上下滑动查看节目的全部内容↑↓

晓果:望闻问切识百症,针砭百草理阴阳。

陈鑫:以药之精医百病,以仁之心济天下。

晓果: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节目《青囊医话》,我是主播晓果。

陈鑫:我是主播陈鑫,晓果,你喝过中药吗?

晓果:喝过啊,当身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调理的时候,我就会去找中医大夫开一些中药来调理。虽然中药味道并不是那么好,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陈鑫:相信大多数人都喝过中药,那么大家对中药又了解多少呢?

晓果:首先,我们先从中药的药名,来认识一下中药。

陈鑫:几千年来,中国的中药品种不断增多,《中药大辞典》中收录的药品名多达多种。有趣的是,浩瀚繁多的中药品种,每个药名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些药名的产生就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由此而言,蔚为壮观的中药药名便是一部中药文化史。

晓果:没错,关于中药的命名,大致有以下几种来历。有以功用命名的,如防风能防治外感风邪,益母草可治妇产科病,决明子能明目,接骨丹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等。还有以颜色命名的,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黄色有黄连、大黄;白色有白芷、白术、白及;黑色有黑丑、黑芝麻、黑豆等。

陈鑫:某些药物有特殊的气味,则按气味特点命名。具有芒香气味者如木香、藿香、丁香、茴香、乳香等;臭气难闻的有臭梧桐、臭牡丹等;苦味的如苦参、苦楝子;辣味有细辛、辣椒等。

晓果:半夏成熟于仲夏,夏枯草夏至后花叶枯萎、冬青在严冬叶子依然为青色,这些则是以生长特性命名。如蜀椒、川芎、川贝、川楝子、川连产于四川;杭白芷、杭菊花产于杭州,阿胶为山东东阿县阿井之水熬驴皮而制成等都是以产地来命名。

陈鑫:还有以药用部位命名的,如用根的有葛根、板蓝根、麻黄根等,用花的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动物药中有刺猬皮、熊胆、羚羊角等名称;以译音命名的,如来源于国外或少数民族地区的药材,常加“番”、“胡”等字,如番泻叶、胡黄连、胡椒,更有译名如曼陀罗、阿芙蓉、诃黎勒等。

晓果:除此之外还有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如何首乌、使君子、杜仲、刘寄奴、徐长卿等,以人名命名大多带有传奇色彩。比如,刘寄奴取名来自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叫做寄奴。使君子相传是潘州郭使君为治疗小儿疳虫常用的药。

陈鑫:还有以民间传说命名的,如禹余粮,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禹余粮”。相传唐王李世民,因服罂粟子而治好了自己的箭伤惊恐病,登基后亲封其为“御米”,其壳就成了“御米壳”等等。

晓果:没想到中药名字的命名如此丰富,每一味药的名字都大有来头。了解完中药名字的由来,这对我们识记中药是不是更加容易了呢?

陈鑫:你会煎中药吗?也许在许多人想来,这不是什么问题,倒水煮就可以了。可是,生活中会正确煎药的人却不多,有人图省事儿,一股脑儿将一包中药倒入锅中,有些人加水少,将药煎糊,而一些人更是别出心裁地发明微波炉煎药的独特方法。

晓果:其实,诸如此类的煎药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类不正确的煎药法,常常会使药效大减或者药物废弃,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煎中药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中药该怎么煎。

陈鑫:首先,要煎药,先泡药。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细胞干枯萎缩,有效的药物成分已结晶或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组织外表也十分紧密,使水分不易渗入和溶出。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凉水浸泡一段时间,药材就会变软,细胞会膨胀,有效成分进入药材组织的水中,煎煮时随水温的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药材则进一步膨胀,细胞破裂,于是有效成分就全部溶在药罐的水中了。

晓果:没错,先泡药可以使有效成分预先溶出,从而节省熬药的时间。煎中药有“忌煎时短”一说,原因是未经浸泡的药材,必需延长煎熬的时间,才能熬出有效成分。经过浸泡的中药,煎熬的时间可大大缩短。那么浸泡的时间该如何掌握呢?

陈鑫:浸泡的时间应该要根据药材的组成而定。一般花、叶、茎、全草类为主的药材,浸泡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动物脏器、矿物质类为主的药材,应浸泡30-60分钟。

晓果:有的人会觉得有些中药看起来不太干净,有点灰分杂质掺在里面,我要不要先洗一下再煎呢?千万不要,这是不正确的方法,很容易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洗去,快把你的“洁癖”收回来吧!

陈鑫:没错,因为有些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酒、醋等辅料,如蜜炙甘草、蜜炙麻黄、醋炙乳香等,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而且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也极易溶于水,像枸杞中的酸、甘草中的糖、苦杏仁中的苷等,水的溶解度很大,如果煎服前水洗,这些有效成分就会被溶解冲走了,从而使疗效降低。

晓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可用热水浸泡中药,因为这样会使药的表面生成一层膜,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

陈鑫:叮~30分钟到,我的药泡好了,接下来就要煎药了,请问我该选用什么器具来煎药呢?

晓果:传统的家庭煎药器具多采用砂锅或陶罐,其中以砂锅最好,这类器具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保温性能好,水分蒸发量小,有利于将有效成分析出,并能避免析出的中药有效成分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是煎煮药物的首选。

陈鑫:但是不少人图方便,随便选择器皿来煎煮药物,殊不知,不是任何器皿都可以拿来煎药的,如铁锅、铜锅、铝锅等不宜用于煎煮中药,这些器皿在加热过程中,有可能与多种药物成分发生反应,轻则影响药物的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甚至改变药物性能,危害人体。

陈鑫:选完煎药器具,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点火煎药了吧?

晓果:别急别急,我们还没说用水的问题呢!我们在煎药时很少会考虑选什么水的问题,其实水在煎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张仲景的方书当中,有的方要求用清浆水煎药,有些方要求用甘澜水、泉水煎药,甚至还有要求用井花水煎药,每一种不同的情况都有很深刻的用意。

陈鑫:不同种类的水、不同地方的水煎出的药效都有一定的差别。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

晓果:那么我们要加多少水呢?一般而言头煎的水量以没过药面二横指或手掌约3厘米为宜。实际操作应用时,仍要从药材的质地、剂量、效用,及服用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酌情增减。第二煎因免去了头煎药材吸水量的部分用水,因此,二煎水的添加量通常只要浸没药材即可。

陈鑫: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材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晓果:拿到方剂后,先要看有没有特殊药,药剂内凡注明“先煎”的药物,多是矿物、贝壳或坚硬药物等,这些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采取先煎的办法,用武火加热至沸,煎10-15分钟后,再放入群药。

陈鑫:“后下”药属于清热解表药,含有挥发性成分或组织疏松的药物,不宜久煎,否则药效成分随之挥发而降低疗效。一般在群药将要煎好时放入再煎5-10分钟即可。

晓果:除此之外还有“布包煎”、“烊化”、“冲服”等,煎煮时的顺序应加以注意。

陈鑫:最后才是煎煮火候及时间的问题啦,一般先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每副药一般煎2次,时间依药物属性决定。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10-15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澄清。

晓果:煎中药时,药液应保持一定的“量”。一般而言,中药的煎出量应保持在-毫升之间。

陈鑫:介绍到这里,我们的一副药总算煎好啦!喝完药之后再随手扔掉药渣,就大功告成了!

晓果:别别别,先别着急扔,药渣还可以再用呢!把煎到第三遍准备扔掉的药渣再放些水,煎十几分钟之后,把药汤倒出,用这药汤泡下一服中药,这样做不但更容易让药味跑出来,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哦!

陈鑫:看来不仅仅是中药命名大有文章,对于中药的煎煮也是非常讲究。我们想要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不能只是依靠大夫高明的医术,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才是。

晓果:没错,中医中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身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为之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晓果:品橘井泉香,感杏林春暖。

陈鑫:秉先医古训,扬医德为先。

晓果: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想收听更多精彩好听的节目可以







































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