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分为:内蒙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END

西门店:浙江省长兴县解放西路号

(西门教堂往东米;)

太湖店:浙江省长兴县太湖中路号

(少年宫往西米;)

煤山店:建设大道号

(新超市对面;)

洪桥店:洪长路号

(洪桥正街上;)

虹星桥店:虹星路71号

(虹星桥老街;)

吕山店:振兴街51号

(吕山老街;)

扫一扫就可了解李老翁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哦~

?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发病原因
治白癫疯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