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针锋
第41期 一班二班 甘油磷脂代谢 甘油磷脂合成(熟悉) i.合成场所:机体各种组织细胞都能合成甘油磷脂,以肝脏、肾脏和小肠等最为活跃,合成主要在滑面内质网胞质面进行。 ii.合成原料:全部都需要甘油、脂肪酸,部分需要胆碱、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等。ATP和CTP提供能量,ATP还提供甘油磷脂中的磷酸基。 iii.合成过程: 1.甘油二脂途径 2.CDP-甘油二脂途径 b)甘油磷脂分解(了解):磷脂酶C作用后产物有甘油二脂和三磷酸肌醇。 二、胆固醇合成 a)合成场所(掌握):各种有核细胞都可以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合成最多。此外小肠、肾皮质和生殖系统(卵巢、睾丸、胎盘)合成较多。胆固醇合成酶系分布在细胞质中和滑面内质网上。 b)合成原料(掌握):乙酰辅酶A(来自糖的有氧氧化),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需要ATP供能。 c)合成过程(了解): i.合成甲羟戊酸(3C2→C6) ii.合成鲨烯(6C6→C30) iii.合成胆固醇(C30→C27) 胆固醇酯化、转化和排泄(熟悉) 胆固醇酯是胆固醇的储存形式和运输形式。胆固醇酯化在两个场所进行: i.肝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脂酰辅酶A,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ii.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b)人体内不能完全分解成CO2和H2O,但可以转化成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质,包括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 c)每日排泄约1.5g,大部分已原形直接随胆汁(少量通过肠粘膜)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约0.5g转化成胆汁酸后汇入胆汁,排入小肠,随粪便排出,少许(1%)以原形通过皮脂腺排泄。 四、胆固醇代谢调节 a)调节点:HMG-CoA还原酶、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固醇7α-羟化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b)调节因素:激素、胆固醇、能荷和营养状况。 五、血脂 a)组成(掌握):血浆中所含脂质的统称,包括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 六、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命名(掌握) a)电泳分类法: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乳糜微粒。 b)离心分类法: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七、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掌握) a)脂质 b)载脂蛋白(apo):apoA-Ⅰ(激活LCAT),apoB-(识别LDL受体,促进LDL内吞),apoC-Ⅱ(激活LPL) 八、血浆脂蛋白的结构:近似球形,表面覆盖有磷脂、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形成的单分子层,其疏水基团与内核结合,亲水基团朝外。 第十三章固涩剂 1.概念由收涩药为主,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主治气、血、精、津耗散滑脱证的一类方剂,属“十剂”中“涩可固脱”的范畴。 2.分类主要分为固表止汗、涩肠固脱、涩精止遗等三类 3.使用注意①凡有实邪,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②外邪未尽,不宜过早使用 ③标本兼顾,提高疗效 第一节固表止汗 1.牡蛎散P 病机:体虚卫外不固,兼心阴耗伤心阳不潜 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配伍要点:收敛止汗药(煅牡蛎、麻黄根)+益气敛阴药(黄芪、小麦) 随症加减:+桂枝加附子汤可治阳虚漏汗;+玉屏风散可治表虚自汗;+当归六黄汤可治阴虚盗汗 第二节敛肺止咳 1.九仙散P 功效: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 制方:本方有九味药,散剂,治久咳其效如神,故名之“九仙散“ 第三节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P 病机:脾肾虚寒,固摄无权,气血不和 功效:涩肠固脱(主),温补脾肾(辅) 主治:脾肾虚寒,久泄久痢证 制方特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 要点:罂粟壳、肉豆蔻、诃子相配,涩肠止泻力强;本方罂粟壳可用石榴皮代替 2.四神丸P 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泻肾泻:又称五更泻,鸡鸣泻,五更是阴气最盛、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不至,阴气极而下行,而致泄泻。(五更,3-5点) 治法: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制方:本方由二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和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合方而成 第四节涩精止遗 1.金锁固精丸 病机:肾虚精关不固 治法: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泄 制方:因本方能秘肾气,固精关,效如“金锁”,故名“金锁固精丸” 2.桑螵蛸散 病机:心肾两虚,肾失封藏,心失所养 治法: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 制方:本方含孔圣枕中丹(龟甲、龙骨、菖蒲、远志)和定志丸(菖蒲、远志、茯苓、人参) 要点:本方与金锁固精丸的异同 第五节固崩止带 1.固冲汤 功效:固冲摄血,补脾益肾 主治:肝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要点:本方重用山茱萸为君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体现了张锡纯的用药特色 一班 一、阴阳两虚证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思考:“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如何理解其“攻”字? 扩展:《金匮要略》治上焦阳虚,肺中虚冷的肺瘘吐涎沫之证。 《金匮要略》肺痿吐诞沬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 3.炙甘草汤证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适合快速性心律失常、失血型 清酒:米酒或黄酒。 二、结胸证 1.结胸辩证 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上) 二班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条是辨大结胸证与少阳实证的鉴别,条是论大结胸证兼阳明腑实的论治。 下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本条自学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重点;须背诵) 条论小结胸病的证治,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治以清热涤痰开结,方用小陷胸汤。本方体现了辛开苦降的配伍方法。注意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的鉴别。 下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本条自学,注意可能会出名词解释。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须背诵) 本条论述痞证的成因与证候特点。造成痞证主要有两方面原因:①太阳病误用下法伤及脾阳②邪气入里化热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须背诵) 本条论热痞的证治。要点: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及其意义;麻沸汤的含义(极可能考);对本方证候的理解(可与清胃散证作比较)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须背诵) 要点:本证成因——热痞而又兼肾阳不足(或兼卫阳不足);本方煎服法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重点;须背诵) 本条辨柴胡证误下后的三种转归和治法 文案丨赵姿婷孟圆 排版丨郭禹佟 下期值日生 刘宸李河山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