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黄芪黄芪这味药材经常会被我们听到,什么“补气”之类的言论也是常说,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群会更在乎这些,但是“黄芪”可不仅仅是可以用于“补气”,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味药材。黄芪在《药性四百味》中的总结是“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黄芪味甘,性温,具有“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的功效。先来说一下黄芪“收汗固表”的作用,平常体弱,久病重病之后,表虚卫气不固等情况常有“自汗”,“容易受到风寒感冒”等症候,就可以用此来治疗,如“表虚自汗”可以用此来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等药材配伍;而“卫气虚弱”,“容易出汗”,“常患感冒”的人群,可以配合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等药材治疗。说白了仲景所提到的“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等都是可以用于这种情况的。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导致的“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面黄气短”,甚至“腰腹重坠”,“脱肛”都可以用此来“补益中气”,“升提清气”。如我们都知道的“补中益,气汤”即是如此;同时还有一方,“举元,煎”,就是黄芪与党参,白术,升麻,甘草配伍,也可以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引起的症候。炙黄芪黄芪还有“消水肿”的作用,因为其具有“利尿”功效,如治疗“头面”,“四肢”水肿,可以使用“防己黄,芪汤”;或者也可以使用“防己茯,苓汤”用于“全身皮肤及四肢水肿”,常伴有“怕风”的症候。近代的研究表示用黄芪单味煎服可以消除一定的“尿中蛋白”,对于“肾炎水肿”有一定效果,也可以配伍党参,茯苓,萆薢,山药,苡米等药材;而对于“心脏性水肿”也可以配合五加皮,桂枝,猪苓,茯苓等治疗,但是一定要辩证清楚,用于“利尿”时黄芪不可用太多,需要注意。黄芪可以“补气生血”,要知道“气血互根”,如果出现因“骤然失血”导致的“血虚气脱”,有“面白”,“出汗”,“气短”,“脉细而快”等症候时,可以重用黄芪,当归少量用于“生血”而“补气”,在这里我想稍微说一下“当归补,血汤”这一方子,这个方子其实很有意思,当黄芪少,当归多时反而“补气”功效大过“补血”,相反亦然,古人对于此的研究很妙,要知道这方子名为“当归补,血汤”,但是配伍却是“归少芪多力最雄”,需要斟酌一下。黄芪还有“托毒排脓”的功效,这种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的人群患“疮疡”,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并不能“托毒外出”,使得其致脓成“稀水状”,久不能收口,可以使用“托里十,补散”,“托里黄,芪散”来治疗,现代研究,黄芪可以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使坏掉的肌细胞回复活力,可以用于“慢性溃疡痈疽”。黄芪有“生用”和“炙用”两种情况,生用偏重于“走表”,常用于“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而“炙用”偏重于“走里”,常用于“益气补中”,“升提清气”,“补血生气”,“利尿”等。最后感谢大家阅读,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盘可以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