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发汗,麻黄根敛汗,反了
《中药学》学习笔记 别论 第一章解表药 1.概念:解表药,也称发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就称为解表药。 2.对证:外感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 3.药性:味,多有辛味;性能,多发散;归经,入肺、膀胱经;特性,多偏行肌表。 4.兼性:部分解表药兼有宣肺利水、平喘、胜湿止痛、渗疹等作用。 5.药理: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出而解。 6.分类:两类,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 7.配伍:主药解表,依病人体质、四时等,进行适当配伍。如体虚者,需扶正祛邪,即配于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药;暑天,多湿,配祛暑化湿药;秋天多燥,配润燥药;温病初起,邪在肺里,配清热解毒药。 8.用药:剂量及用法,需依实情变化。如峻烈发汗药,量要控制好,自汗盗汗慎用;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调量;另外,煎药不宜久,易挥发而减效。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1.性能:味辛、性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2.功效:发散风寒。 3.主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 4.兼治:部分药物兼有宣肺平喘、利水、胜湿止痛作用,还可治喘咳、水肿、痹证等。 麻黄 麻黄,是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表实证。善发汗,是发汗之峻品。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对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脉浮紧等表实证。 病因病理:外感风寒、腠理闭塞。 配伍:常与桂枝同用,如麻黄汤;配附子、细辛,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外感)。 2.用于咳喘实证。善宣肺平喘,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均可应用。 对证:咳嗽气喘 病因病理:外感风寒风热,肺气不宣。 配伍: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治肺气壅遏的咳喘;配细辛、干姜,如小青龙汤,治咳喘痰多清稀;配石膏、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治高热喘急。 3.用于风水水肿。宣通肺气,利尿消肿,是宣肺利尿的要药。 对证:水肿、小便不利、脉浮的风水证。 病因病理:风邪袭表,肺失宣降。 配伍: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治风水证;配生姜、白术,如越婢加术汤,治水肿。 此外,常用于风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用的是草质茎,而麻黄根(敛汗)与麻黄(发汗)功效正好相反,也是中医中的一个奇葩。敛汗为阴,发汗为阳,是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现象,就象阴阳人(两性人)一样。不过按“一物一太极”观点,万物皆是阴阳合体,普遍都是整体有明显的偏性,属性主要体现为或阳或阴,如男人表现为阳,女人表现为阴,极个别才会出现个体不同部分明显的或阴或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0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一览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