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初,我应邀去小M所在单位做《中医养生治未病》专题讲座,结束时,小M向我问起一件事。

他说,他从小手心就非常容易出汗,就算天冷了,也会有手指滴水的情况。因为双手太湿,他不敢轻易与人握手,每次与人握手前,都需要先擦一擦手,很容易引起误解。

这种病说大不大,但着实让他的生活充满尴尬。他也找过西医,不过没什么办法。所以,他想知道,手心出汗能不能用中医治疗。

于是,医院进行体质辨识和中医调理。

诊疗经过

年5月19日初诊。小M,男,32岁,手足心一年四季出汗20余年。发时双手如水淋一般,手指可以滴水,足底皮肤水浸样发白。

刻下:自感乏力神疲,稍有耳鸣,无头昏头痛,纳食一般,大便稀日行一次,小便如常,夜寐欠安,入睡困难,易醒,寐则汗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TMT红外热图显示:形体略瘦,中焦凉偏离,神阙、督脉部位热值低,虚里、左右腰区凉偏离,手足凉、唇、鼻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卫不固表,则汗出;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源,肢体失养,可见倦怠乏力;水湿不化,流注肠中,则大便溏薄;久延不愈,可致营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夜寐不安,脑海失养,则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损及脾肾之阳。

综上分析,该患者属脾气亏虚之自汗证,首当健脾益气,固表敛汗。

方拟:黄芪30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煅牡蛎30克,糯稻根18克,麻黄根10克,穞豆衣15克,首乌藤15克,山药30克,五味子6克,合欢皮15克,炒稻芽30克

上方七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餐后半小时口服。

另予督灸一次。

年5月26日二诊。服药七剂后,手足心出汗略减,夜寐转安,乏力减,耳鸣已平,大便溏,日行1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既已初效,治拟前法。原方加炒白扁豆15克以加强健脾化湿之力。予督灸一次。

年6月2日三诊。手足心出汗已平,双手干燥,乏力不显,耳鸣未作,近日戒烟,夜寐稍欠安,大便仍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继续巩固治疗。上方去五味子、炒稻芽,加草豆蒄6克,陈皮10克。予督灸一次。

近日天热,在太阳底下有时还会出汗,但未出现滴水现象。继续中医中药巩固疗效中。

其实,像小M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是——

手足多汗症

手足多汗症,临床并不少见,多与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有关。

手足多汗症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多汗。轻度患者仅表现为手掌湿润,重度患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见汗珠。出汗时多伴有手掌冰冷,仅少数患者出汗时手指能保持温暖。因手部皮肤常处于潮湿,浸泡状态,手掌蜕皮明显,常伴有皮炎。冬季时因肢端湿冷可导致冻疮,皮肤溃烂等症状。患者往往自儿童或少年时起出现手掌等部位的多汗,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手部多汗容易影响手操作的灵活性,干扰手工操作,患者因避免与别人握手而影响人际交往,并产生躲避,焦虑的心态。

小M说,被手心出汗的问题困扰了好久,现在好了,双手不出汗了,自己心里也感到轻松了许多。最近也在努力戒烟,因为自己也发现抽烟时出汗更明显。

在此提醒大家:手足多汗症的患者在平时一定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要多吃清淡一些的食物,最好是不要抽烟与喝酒,平时注意勤洗脚,勤洗袜子,注意穿比较透气的鞋子。

现代医学对于多汗症的治疗常常分为两种:药物治疗(外用药和内用药)和手术治疗。但往往因为药物的诸多副作用而使患者产生抵制心理。手术治疗也就是直接切除交感神经,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手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卫虚不固所致,大多有体质偏颇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我给小M的首诊处方中,黄芪、防风、炒白术益气固表,党参、茯苓、山药益气健脾,煅牡蛎、糯稻根、麻黄根、穞豆衣敛汗,首乌藤、五味子、合欢皮宁心安神,炒稻芽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固表敛汗之效。

另外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平衡阴阳、调整虚实等功效,帮助人体气血畅通,药性深达脏腑,标本兼治。

督灸

督灸,又名长蛇灸,是基于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结合传统灸法特点,作用于人体督脉的一种特色外治技术。

督脉,又称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在人体经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络通畅百病不生,督灸能振奋阳气、散寒祛瘀、调节气血、强壮补虚,因此治疗范围广泛。

督灸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气虚、阳虚、痰湿、特禀体质人群。

期待小M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编辑:丁自娟

□审核:doc.dingzj

往期精彩回顾

三伏灸:我在“夏”一站等您

“脾”吉泰来(下)——脾经上的神奇穴位

宝宝流鼻血,家长莫惊慌

“脾”吉泰来(中)——健“脾”动起来

“脾”吉泰来(上)

红外热成像与中医体质辨识

红外热成像与亚健康

·END·

宁海县治未病中心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