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一些小知识
相信大家对黄芪并不陌生吧!黄芪这几年渐渐走进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视野,许多人选择将黄芪作为日常泡水的饮品。那么,有关黄芪的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01 黄芪的来源与鉴别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在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紫花苜蓿、蓝花棘豆、锦鸡儿、梭果黄芪及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干燥根冒充黄芪,要注意辨别。今仅就真品黄芪和伪品蓝花棘豆根的区别分述如下。真品:外观呈圆柱形,很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大概30~90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整个体表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有横向皮孔,非常细长,稍微的突起;质硬略韧,不易折断,坚实而有粉性。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闻之气微,口尝微甜,嚼之有豆腥气味。伪品:①圆叶锦葵:顶端分枝较多。表面有网状皱纹,断面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问无裂隙,中央无髓。味淡而粘,无豆腥味。②刺果甘草:顶端分枝较多。表面有纵皱纹。断面线棕黄色,无形成层环,射线间有明显裂隙,中央常有髓。味涩苦,有豆腥气。伪品蓝花棘豆干燥的根,外观虽也呈圆柱形,但分枝较多,尤其是根的上半截短,下半截多分枝,身长多在10~40厘米左右;表面灰棕红色或棕褐色,表面皮孔少且不明显,呈灰褐色横向延长,质地硬脆,易折断。 02 黄芪的功效及相应的应用补气健脾、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升阳举陷、利尿消肿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补气之中善于升阳举陷。(1)脾气虚弱,配党参、白术(2)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配白术、茯苓(3)血虚证,配当归。如当归补血汤(4)脾虚不能统血之失血证,配人参、白术(5)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配天花粉、葛根2.肺气虚证。常配紫菀、款冬花、杏仁等。3.气虚自汗。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1)表虚自汗,配牡蛎、麻黄根等(2)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配白术、防风同用,即玉屏风散(3)阴虚盗汗,配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如当归六黄汤。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扶助正气,拖脓毒外出。有“疮家圣药之称”。此外还治痹证、中风后遗症等属气虚血滞者。 03 黄芪的服用注意 1、肺结核 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应避免吃黄芪,因为黄芪易致上火,肺结核患者进食后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严重的还会导致咳嗽或咳血,加重肺结核病情。 2、孕妇 黄芪有有益气、升提、固涩的功效,孕妇进食过多容易引起难产、过期妊娠等后果。 3、容易上火之人 内火旺盛之人是不能够进食黄芪的,因为黄芪属于滋补的药材,内火旺盛之人服用黄芪,无疑等于火上浇油,加重本来就有的问题,这类人可以服用些清热降火的药材,但是千万不要用黄芪来补益身体。 4、感冒发烧者 对于感冒发烧者,应避免在高烧时服用黄芪,因为感冒发烧多是因为身体受外来邪气侵袭,而黄芪为补气养血药物,滋腻敛邪,会加重发烧,还可能引起上火症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8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草药白花蛇舌草的传说和功效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罗布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