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有灵之麻黄
麻黄 《中庸》云:唯天地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性。能尽人性,则能尽物性,能尽物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天地万物,化于阴阳二气交感和合。所谓本草有灵,能尽其性。本草,真的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无价的瑰宝。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味常用的中药——麻黄。 曾听学长教诲,中药的药性,药效,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最重要的灵活运用取象比类的思想,多想想这味药为什么会有这种药性。 于是小编便从一些方面对麻黄进行了调查。 麻黄,又名卑相,龙沙,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生长于我国华北,西北部分地区,而这些地区春秋多风沙,且土壤多为河床冲刷堆积而成的黄土。 为了生长,必要牢牢扎根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此,便可理解为何麻黄根具有敛汗固表的功效了。 麻黄根入心,肺经,常用于自汗,盗汗。 再来看麻黄的茎,其味辛,温,在五行属肺。 仔细观察麻黄茎的形态便可发现,其形多细直少曲,且其中空,其味发散,为阳。 对于人体来说,在外在表为阳。 在经络中,足太阳膀胱经主表,而肺又主皮毛。 麻黄茎入肺,膀胱经,将外感邪气通过发汗而驱除体表。 对于治疗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且喘的风寒表实证,常用麻黄与桂枝,助其发汗解表。 通过以上的解释,你是不是对麻黄根止汗、麻黄茎发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呢? 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 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 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 在临床应用中,因为麻黄发汗之力过于竣猛,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 对于老人、体虚及小儿,可给蜜炙麻黄。 在蜂蜜甘甜之味的调和下,麻黄的辛味发散之力减弱,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症。 麻黄汤 歌诀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 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加减化裁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此外,现代医学证明,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能有效平喘,同时激动心脏,易引起心悸。 研究中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取象”不是光从形状,要从性味,季节,颜色,产地,性状……等综合考虑,联系阴阳五行,小编才疏学浅,姑且妄言之,欢迎后台留言交流指正。 图文:王宗雪 摄影:陈光 排版:查思洁 ↓↓↓陛下!~看完别忘了点赞呐(?????)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方剂讲堂八正散八味丸八味地黄丸
- 下一篇文章: 药知识处方一览表,难得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