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感冒药是OTC市场第一大类,近乎50%的感冒药中含有麻黄碱类成份。但近年来,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却被不法分子利用合成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因此年9月4日,CFDA联合卫生部和公安部发布“限麻令”,将单位剂量麻黄碱类药物含量大于30mg(不含30mg)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列入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管理。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当查验购买者的身份证,并对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予以登记。除处方药按处方剂量销售外,一次销售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可以看出,“限麻令”主要是为了遏制含麻黄碱类感冒药流向制毒市场,和药物的安全性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那么麻黄碱究竟是何方神圣,众多药厂感冒药中非他不可,现在连毒贩子也情有独钟,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麻黄碱,即麻黄素,是我国传统中药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能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临床应用其盐酸盐,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感冒、过敏反应、鼻粘膜充血、水肿及低血压等疾病。值得说明的是麻黄碱有四个同分异构体,其中盐酸伪麻黄碱最为常用,由于能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控制支气管哮喘的作用,而且成瘾性比麻黄碱小,所以一直以来是感冒药中的不二之选。可见治疗感冒是利用麻黄碱类拟肾上腺素的作用,不法分子是看中其中枢兴奋作用,可见是正义之剑,也可以成为邪恶之刀,关键看怎么用,但这也否定不了麻黄碱类的临床价值。

“限麻令”出发点是好的,也属于无奈之举,但给零售企业和老百姓买药带来一定的麻烦。对零售企业而言不仅要对含麻药品重新陈列,还要张贴海报和设置提示牌对新政予以说明,同时还承受着消费者对其疑似进行“品牌拦截”的误解。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实名制限购”,身份证实名登记,限购2盒,麻黄碱含量大于30mg的“非转处”,凭医生处方购买。看起来真麻烦,企业必须适应调整,老百姓相对影响不大,因为一般感冒病程也就一周时间,2盒感冒药够用了。

另外有不少患者听说感冒药中含有制作毒品的成分,担心吃了这些药会不会出现药物依赖和成瘾的副作用。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麻黄碱不是毒品,作为抗感冒制剂中常用的有效成分,按药品说明书或医嘱的用法用量合理使用是不会成瘾的。据资料记载,麻黄碱的临床应用可以追溯到多年前,我国中医开始利用含麻黄碱的植物作为草药治疗喘病,《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麻黄发汗、止喘的记载。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麻黄汤治疗风寒表实证,效如桴鼓,麻黄是其中的君药。陶弘景曾将麻黄誉为伤寒解肌第一药。

由于“限麻令”的实施,许多药学工作者在研究麻黄碱类的替代品,有人建议用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来替代,但实际效果都不如麻黄碱类。现在各国重点都在研究开发新的可以替代麻黄碱的药物,但目前尚未见正式成果报道,国外期刊曾有一篇文章介绍用苯肾上腺素替代麻黄碱,但事实上无法解决与冰毒滥用相关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国家“限麻令”的初衷是防止含麻感冒药流向毒贩子,这和药物的安全性风马牛不相及,只要你不是毒贩子就不用担心,感冒难受时像以前一样,尽管放心大胆使用OTC类,特别是乙类OTC类含麻感冒药。比如步长制药生产的含麻感冒药——必停,第二代氨酚伪麻片,源自美国,属于不打瞌睡的感冒药,还是乙类OTC,能够快速缓解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麻黄碱类具有升血压作用,做手术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常使用预防低血压反应,所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慎用含麻黄碱的药物,以防止出现心率加快,血压短时间内急速升高,从而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及血管意外。此外,麻黄碱药物也不适用于糖尿病、青光眼、甲亢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对麻黄碱过敏、孕妇、哺乳期妇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