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你可曾有这样的认知:看中医不用说症状,一把脉什么都清楚?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治急性病?想袪湿,就喝薏米水?中风昏迷就用针扎十指尖放血?错!错!错!

图源:正安文化《中医一年通》课堂如果你知道,中医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望诊和问诊占的比例最大,切诊只是参考,还会看病时先伸手,一言不发,「考考看」医生能否把出自己的病,从而判断这个医生是不是靠谱吗?如果你知道,一个孩子头天发烧39度,服用一剂中医汤药,第二天就可以去爬山,还会认为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吗?如果你知道,对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烧,打点滴只能加重病情,你还会愿意让那些液体一点一滴地注入你的血管吗?如果你知道,袪湿应兼顾补脾。薏米多针对下焦湿,二分补脾八分袪湿,袪湿力度相比其它药物有限。很多人湿中夹痰、夹寒,或夹热,用药完全不同,你还会天天喝薏米水来袪湿吗?如果你知道,昏迷分脱证、闭证,闭证里又分阴闭和阳闭,不同证的急救措施完全不同,你还敢在见到有人昏迷时贸然给他扎十指放血吗?

文/中医一年通二期学员小镜子

班主任按语:小镜子是中医一年通二期学员,在学习中理清了自己和很多同学对中医的错误认知,不仅从中医的角度梳理出辨证的脉路,也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健康和生活提升,并澄清大家心中那些可能存在已久的误区。

图源:正安文化《中医一年通》课堂

接下来,笔者将试图就生活中的典型场景,从中医的角度梳理出辩证的脉路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健康和生活提升,并澄清大家心中那些可能存在已久的误区。

感冒篇

如果你打喷嚏、流鼻涕、感觉身体发软又有些怕冷,有时还咳嗽、发烧,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啦!

图源:摄图网

典型的感冒有三类:

1

表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典型方剂是麻黄汤。广东地区人多阳布于外,麻黄用量要适当减少或者改为荆芥、防风。感冒初期用葱白、淡豆豉、生姜或生姜、红糖煮水服用,之后用热粥助发汗即可。注意,市面上并没有治表寒证的有效中成药。

2

表热: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或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典型方剂是银翘散、桑菊饮。中成药有VC银翘片、银翘解毒片等。3表虚:头痛、脖子硬、发热、有汗、恶风、脉浮缓。典型方剂是桂枝汤。表寒和表虚的症状往往难予区分,鉴别要点就是有汗无汗,所以有「无汗麻黄,有汗桂枝」一说。

(注:红色字体为鉴别要点)

对于表热证引起的发烧,打点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因为抗生素为寒凉之品。而对于表寒和表虚证,打点滴实在是「寒而冷之,重加其疾也」。

感冒有时兼湿、兼里寒、兼里热,病人的症状比上述三种典型病证复杂,比如: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气喘、烦躁、口渴,属于表寒里热。这种情况还是不要擅自处理,赶紧求医去吧!

发烧篇

有时只是发烧,没有感冒症状,特别是小孩子,烧得满脸通红,又当如何处理呢?

图源:摄图网

对于没有外感症状、只有发热的情况,中医视为「里热」。主要的里热症状有:面红身热,口渴,喜饮冷水,烦躁多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黄苔,脉数。

视发热的时间、频率不同,有以下几种:

1.高烧不退

面红、汗多、烦躁、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这是里实热证,用白虎汤。发烧前已经连续两三天没大便的,用大黄通便,半小时内就可退烧。中医上称这种方法为「釜底抽薪法」。

因为「一窍开诸窍皆开」,大便通畅,肛门一开,热也就有了出路,烧自然可以退下来。其实,我们经常遇到的小便时打冷战,也是这个道理。

2.潮热

日晡潮热:高烧39度以上、下午三点到五点最重、腹痛拒按、大便燥结。这是胃肠实热证。用大黄、芒硝。

湿热潮热:38.5度左右,一开始不觉得热,摸得越久越觉得热,午后热重、头身困重、苔黄而腻。主要是湿在作怪,使用可以一次性清三焦湿热(上焦、中焦、下焦湿分别用杏仁、白豆蔻和薏仁)的「三仁汤」。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后低烧37.2度左右、五心烦热、感觉从骨头里慢慢向外透出热气,颧红、盗汗,口渴、小便黄短、少津,少苔或无苔。使用清虚热的药物,地骨皮、白薇等。

图源:中医一年通群聊

3.微热

气虚发热:轻度发热、有气虚表现、遇劳加重。用补中益气汤。

气郁发热:轻度发热、心情烦闷、两胁胀度、年后加重。用加味逍遥散。

小儿夏季热:有些小儿1-3岁间,每当夏季就会出现37.2度左右的低热,到秋天症状就消失。只要注意在夏季补充一些清凉饮料,如毛根竹蔗水,就可了。

4.外感和里热结合

表寒里热证:高烧、恶寒、无汗,这是表寒化里热,类似风寒感冒没能及时控制住,体表被寒气固封,体内阳气透不出,化为内火。这种情况使用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指一会儿发烧,一会儿怕冷。没有规律地发热和恶寒交替,是伤寒少阳证。

有规律性的寒热往来,比如一天一次、两天一次,定时定点,高度怀疑是疟疾,需尽快就诊。

曾有一名同事把疟疾当做感冒治,延误了病机,结果回国办喜事反倒变成家人治丧,让人扼腕叹息!如果他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又何至于此?

其它如表热里寒等证在此不一一罗列。

祛湿篇

广东地区,「祛湿」几乎是永恒的主题。

「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湿气易困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又易生湿。所以,祛湿的同时需要补脾。

图源:摄图网

如果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舌淡,脉弱,都就是气虚了。

如果兼有:

①症状:腹胀、纳呆、便溏、消瘦

诊断:单纯的脾气虚

方剂:可用四君汤,外加消导药,如山楂(消肉食),麦芽(消米面)、神曲(消酒类)、鸡内金(全能消);

②症状:舌边有齿根、舌头水汪汪的诊断:脾气虚兼湿方剂:参苓白术散③症状:头晕目眩、下利清谷、久泄久痢、各种脏腑下垂(胃、子宫、肛门)等方剂:补中益气汤;④症状:除了上述的部分症状,兼有寒象:形寒肢冷、腹部冷感、喜温喜按诊断:脾阳虚方剂:在上面的相应症状用药基础上加一味干姜即可。⑤症状:头身、关节沉重、有粘性眼屎或耳屎、腹胀、大便粘或想拉拉不出或拉不干净或便后肛门有重坠感、带下黄诊断:湿热方剂:五花茶⑥广东地区湿气重,用药时最好用陈皮水送服,可以起到更好的行气健脾燥湿效果。

日常排湿,也有几个好用的食疗方法:

①荷叶、扁豆、五指毛桃与排骨一起煲汤,几味药都有补脾袪湿的功效。②经常坐办公室吹空调的人最易寒湿,每周服用一包藿香正气丸就有很好的疗效。③脾阳虚的人,还可通过艾灸关元来补充阳气、推动体内阳气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袪湿的作用。

急救篇

如果身边有人昏迷,先别急着掐人中、放血。看看他的体征表现再说。

1.闭证:牙关紧闭、拳头紧握,一口气憋在体内

试试在鼻腔抹芥末、喷细辛粉,一个喷嚏打出来,就可缓解。掐人中、十指放血等也可以尝试;

闭证还分阳闭和阴闭:

○阳闭是出现热象,如面红等,才能使用广为推荐的安宫牛黄丸;

○阴闭是出现寒象,如面白、冷汗等,艾灸关元是更好的选择。

2.脱证是四肢松软,这时需要大补元气

先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用一整支人参熬制「独参汤」服用。图源:正安文化《中医一年通》课堂读了这些,大家应该有所体会,中医的辩证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表现非常依赖,越丰富的资料,越有利于准确辩证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所以,当我们面对医生时,采取配合的态度,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是更明智的选择。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去评价医生,而是医患共同努力,战胜病症。无论您是否研习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已身体发出的信号,留意家人身体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健康习惯。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建立健康档案,那就更好了。*备注:文中所提方剂,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推荐阅读:

你肾虚吗?男人肾虚的九大症状!

罗大伦:血虚体质的人试试这几个方

风邪所致荨麻疹,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

突然大量脱发,好像「鬼剃头」?!如何缓解?

补虚泻实,阴阳平秘”这8个字是中医治疗失眠准则

把这里的“硬结”揉开,很多病就好了

中医把脉歌,一学就会

学中医养生,这几个要诀不可不知!

血脂高不高,一眼就能看出来,太神了!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五脏虚证应该怎么补?看看全面的五脏补益法

老祖宗留下的个治病秘方,最好背下!很珍贵!

气虚了病就多了,如何判断和调理气虚?

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

庚子年运气解读,从运气剖析到养生调理,指导全年健康生活!(收藏版)

老中医教你如何看自己的气血和如何补气血

脊椎引起的种疾病太全(建议收藏)

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

万金不卖的鼻炎秘方(转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吧)

止痒神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皮炎......横扫各种皮肤病

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

很实用的表格:阴阳虚实鉴别表!

升麻鳖甲汤治疗荨麻疹疗效好

学会辨别自己是什么体质,祛湿更高效

止痛、急救「万能穴」——你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终于找到了中医相面法,我果断收藏了

一味洋虫治愈重症肌无力

徐文兵:我要颠覆大家十个所谓的饮食“好”习惯

黄芪常喝百病消,加这一味,功效翻倍!便宜又好用!

全息望诊大全,身体健康状况速查,收藏这篇就足够了!

脉诊口诀与百误歌,中医必备

人为什么会失眠?所谓的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收好老祖宗留下来的7把救命钥匙,告诉家人朋友,危急时能用上!

人体神奇三扇“门”,一个管失眠,一个管肾虚,一个管胃炎!

十二经络走向动画图「价值连城」建议收藏

中药外治皮肤病,方简药精效甚灵!

秘验奇珍:治失眠的几个单方

睡眠是人间第一大补:早不起灭阳气,晚不睡耗阳气!

必须怒赞的滚鸡蛋疗法、刮痧肘窝治胃痛

4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粘如浆糊”!

健康必读!从汗、泪、涎、涕、唾、屁、屎、尿中来看你的健康

白发长在哪最危险?不同位置代表不同问题!

六味地黄丸的最新用处!99%的人不知道!

比吸烟还可怕的九大爱好,看到第一个就惊呆了!

如果喜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