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季节说小麦
点一下听文章!录音:水潺青衣 “五谷之中,有一物焉;幼状若韭,色青绿;既熟,黄若金,高可膝。农人刈之,脱其衣,得其实,去其肤,食其肉。此吾北人所尚者,农家恒呼之曰:麦。”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五谷之中的小麦,众所周知,时下是小麦收割的节气,小麦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北方的孩子就是吃着小麦长大的。那么,王三付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小麦。 中药中用的“二麦”即为:浮小麦和小麦,其均为禾木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下沉;而浮小麦干瘪枯瘦、体轻而浮于水面。二者虽来源相同,但药性功用不同,不宜混用。 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功效,能除热止渴、宁心安神、止虚汗。 “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功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大枣,用以专治妇女“脏躁症”。脏躁症指由于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悲伤欲哭的一系列等症状,类似现代医学的“癔病”。常用量是30~60g,煎汤服。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入心、脾、肾经。有止汗、退热除烦功效,但“止汗”是其主要功能。 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应用,可单用,如“独圣散”。气虚者,可与黄芪、牡蛎、麻黄根配伍,以益气固表止汗;阴虚者则配知母、黄柏、龟板等以清热滋阴敛汗。 浮小麦还有益气养阴功效,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同用,起到养阴清热、敛汗除蒸作用。 此外,浮小麦还可用于妇人回乳。作煎汤用,常用量为15~30g。一般炒焦研末服,每次3~5g,以米汤调服效佳。 “二麦”的功效主治是有差异的。在临床上,“二麦”不能互相替用,也不能用虫蛀的空小麦代替浮小麦入药,以免影响疗效。 在我们中医预防保健科理疗室最常用的便是小麦磨成的面粉,用它来做脐灸。《本草拾遗》就载有:“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脐灸即在脐部(神阙穴)施以灸法,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疏通经络、养生延年的作用。 脐灸的适应症包括有: 1.胃肠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等。 2.妇科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胎产诸疾,黄褐斑等。 3.男科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遗精、性欲减退、性功能低下、尿频等。 4.其他: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治疗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我科室一直秉承体质调养,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配制有清利湿热方、活血化瘀方、健脾化湿方以及温补肾阳方,针对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 欢迎到医院仁和楼21楼保健科 吃道地中药,享中医传统疗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验方
- 下一篇文章: 病例分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