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当归
1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2别名 秦归、云归、西当归、干归。 3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有明显的纵直槽纹,无毛。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鞘膨大;叶片卵形,小叶3对,近顶端的一对无柄,呈1~2回分裂,裂片边缘有缺刻。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10~14,长短不等,基部有2个线形总苞片或缺;小总苞片2~4,线形;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伞梗密被细柔毛;萼齿5,细卵形;花瓣5,白色,长卵形,先端狭尖略向内折;雄蕊5枚,花丝内弯;子房下位,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分果有果棱5条,背棱线形隆起,侧棱发展成宽而薄的翅,翅边缘淡紫色,背部扁平。花期7月,果期8~9月。 4产地分布生于海拔~米高寒阴湿地方。栽培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青海、宁夏也有。在甘肃深山老林中曾发现有野生的。 5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6药材性状略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厘米,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厘米,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7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主肝经、心经、脾经。 8功效与作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9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用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10使用禁忌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11配伍药方1.治月经壅滞,脐腹疼痛:当归、玄胡索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三片,水煎稍热服。(《济阴纲目》玄归散)2.治妇人血崩:当归、白芍、干姜、棕榈,各烧存性,醋汤调,食前服。(《百一选方》)3.治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6克,米汤下。(《圣济总录》)4.治产后自汗、盗汗:当归、黄芪各30克,麻黄根15克。上为末,每服9克,水煎服。(《济阴纲目》当归二黄汤)5.治脱骨疽:元参、金银花各90克,当归60克,甘草30克,水煎服。连服10剂。(《验方新编》四妙勇专汤)12故事《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载:建兴六年,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对姜维极不友善,怀疑他有异心,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 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个孝子,便将他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信给姜维,并在信封里附上当归,其意要姜维回归魏国。 姜维接信后,明白其意。但他公私分明,反复思量,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信任和器重,认为统一中原之时,便是母子团圆之日,到那时辞官归故里侍奉老母,就可以忠孝两全,岂不更好。 于是他给母亲回信,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意思:肥沃的土地很多,不止一亩,意指优秀的儿子很多,他们都有母亲;但儿子志存高远,不能立即归乡待母。)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非常理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它求。(意思:儿子有远大的志向,做母亲的还有什么可求的。)”魏国后来又多次逼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拒绝。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并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叫姜公祠。·END·往期推荐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青蒿!每天学一味中药,辛夷!每天认识一味中药,桂枝!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白癜风诊疗规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4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功效相近的常用中药区别大对比一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