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女性,25岁,有孕5个月,年4月29日初诊。头皮、四肢对称性大片浸润性红斑、丘疹、渗液3个月余。初因怀孕未敢就医,自用中药外洗,病情渐加重。至4月27日,皮疹渗液肿胀,瘙痒剧烈,前医给予头孢呋辛,及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滴抗感染、抗过敏,中药疏风清热、健脾利湿治疗,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氧化锌油外涂,不能控制病情。

患者形体偏胖,头皮及双肘部、双下肢泛发红斑、丘疹、肿胀,渗液明显,瘙痒剧烈,稍怕冷,口干甚,舌稍红,苔稍黄腻,脉滑数带弦。

初考虑患者整体体质偏虚,故予五苓散合平胃散加减:

猪苓10,茯苓10,泽泻15,

白术10,桂枝6,厚朴10,

陈皮10,地肤子15,车前子15,

苦参10,3剂。外用同前。

二诊:药后稍有好转.渗液略减,仍瘙痒剧烈。

瘙痒剧烈,为太阳表邪不能宣透。且综观其体质,当属实证,故改予荆防败毒散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解表清里:

荆芥10,防风10,土茯苓90,

茯苓皮15,羌活10,独活10,

柴胡10,前胡10,枳壳10,

桔梗10,淮山药30,白鲜皮15,

地肤子15,苦参10,车前子10,

甘草5,4剂。

外用法同前。

三诊:药后稍有好转,渗液减少,瘙痒虽减但仍较剧烈。病人催促用最快之办法。经考虑后,给予越婢加术汤加味:

麻黄10,生石膏60,苍术15,

地肤子15,大枣30,炙甘草6,

生姜10,4剂。

四诊:药后渗液明显减少,基本变干燥,略有流滋,瘙痒减轻。

前方加量麻黄至12,地肤子20,加白鲜皮20,继服4剂。

五诊:皮疹明显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仅小腿胫前少许红疹未退。

前方麻黄减为6,服5剂。

未再复诊。直至半年后,患者再来,诉已产一男婴,活泼健康。现湿疹略有复发。

本案初诊因患者汗出、怕冷,判断体质偏虚,故予五苓散合平胃散加减而未效。后仔细考察,认定属体质偏实之麻黄证。符合麻黄证者,有特定之“麻黄体质”。黄煌教授归纳为:体型偏胖、肌肉坚紧、皮肤黄黑、不易出汗、舌红唇暗、脉象浮紧等。另有石膏证多出现烦躁、多热、口渴、汗出。越婢汤方证可看作麻黄体质见有石膏证。因而越婢汤证的浮肿多伴有汗出、发热、舌干、脉浮滑而烦躁等症。

故三诊后改予越婢加术汤,病情迅速得以控制。且并未影响孕胎,后产一男婴,健康活泼。是故《内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

图书作者:欧阳卫权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4月

内容简介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作者在多年临床中,致力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研究,强调六经以八纲为核心,涵盖经络脏腑;合病、并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为旨归,须拓展六经等。临床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见病知机,活用经方。并系统地研究了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伤寒论》六经实质进行深度再探讨,提出新观点。

二、以方类证,方证对应,进行方证归经,总结各方证辨证要点,以指导临床实用。(详见各方之方证辨证要点)

三、介绍各方证在皮肤病中的辨治心法,并通过丰富而翔实的案例实录,来阐述作者活用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和体会。(详见各方之皮肤病辨治心法和医案实录)

本书不仅是一本中医皮肤病专著,更是指导读者如何认识六经与方证,如何辨准六经、辨清方证,达到方证对应、见病知机、圆机活法的境界,*终提高临床疗效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尤其是皮肤科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学习。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