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外感表证的时候常常可以见到。比如太阳病提纲条文就明确指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分为中风和伤寒。

在第3条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13条桂枝汤:“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38条的大青龙汤:“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第50条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都是提到了一个疼痛,可见疼痛是太阳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这里的疼痛,其实就是一个正邪交争于体表,大量津液聚集于体表,机体欲汗出而不能汗出的一个病理状态,“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同样道理,身体疼痛也可随着汗出而解。从上面条文能够看出,越是表实无汗的,疼痛感越明显,如麻黄汤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上拍摄的麻黄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证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风寒湿邪的疼痛。

如《伤寒论》第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第条:“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仲景明确指出了“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治法是“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给出的治疗方剂,不论是前面的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还是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都是一方面解表、一方面祛湿的治法。

总之,表证的疼痛临床中并不少见,需要我们重视。(节选)

作者:马家驹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推荐:咽痛一定要清热吗?

推荐:“头痛、有热”须明辨表里!

胡希恕经方医学

做一代经方传人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