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看温州App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一斤刀鱼一万元,尽管价格这么高,但依然供不应求。

刀鱼学名叫凤尾鱼,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我国境内,只有长江、瓯江流域有分布。这些年,长江流域的刀鱼因为过度捕捞已濒临灭绝,瓯江流域的刀鱼资源也逐渐枯竭。

重利之下,一群渔民在禁渔期内,用渔船电网的拖拽方式,在永嘉县桥头镇至瓯江三桥一带的瓯江江面上,大肆捕捞刀鱼。他们用这些瓯江刀鱼冒充长江刀鱼,高价转卖到江苏、上海,两年下来,获利多万元。

8月13日,市公安局召开全市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包括“刀鱼案”在内的几起经典案例。

瓯江入海口的一大顽疾

永嘉县桥头镇至瓯江三桥一带的瓯江水域,盛产刀鱼,每年清明节到端午节的“刀鱼产卵季”,这段水域会出现一艘艘拖着电网的非法捕鱼船与来执法的行政部门,展开一场场“猫抓老鼠”般的追逐大戏。

这些不法渔民,经验丰富,对水情相当了解,想抓住他们非常困难。

“我们和其他行政部门,曾多次乘船去拦截非法捕鱼船,但成功率不高。”永嘉县公安局办案民警介绍,这些非法捕鱼船船身轻便、转向灵活,行政部门的执法船很难追得上,“就算能追到,那些不法渔民也有脱身办法,比如故意驶入浅滩和礁石区,执法船太大,开不进去;即使把他们截住,对方水性都很好,可以直接弃船跳江,分头游泳脱身”。

三年获利多万元

5月8日晚,永嘉县公安局和渔政部门展开抓捕行动,他们在永嘉县桥头镇至桥下镇的瓯江水域内设下包围圈,先后抓获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的黄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加装电网的捕鱼船五艘,搜出刀鱼近百尾。

民警查明,落网的五人中,一人是收购刀鱼的鱼贩,另外四人是来自永嘉或瑞安的不法渔民:黄某、连某、朱某、傅某。

现场没收的刀鱼

黄某等四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他们合伙捕捞刀鱼,可以驾驶两艘小渔船,中间只用一张电网联结,在水情复杂的瓯江入海口来回拖拽,一天能捕捞数十斤刀鱼,遇到执法船只,就直接剪断电网迅速逃跑。

瓯江中的刀鱼

面对民警的审讯,黄某等人只承认偷捕刀鱼以来,他们只赚过来万元。但民警通过银行账单等证据发现,从年至年,这四人获利已超过万元。

通过对刀鱼非法销售线路的梳理,民警发现,以一条四两重的普通刀鱼为例,黄某等四人以元/斤的价格卖给小鱼贩,鱼贩们通过层层转卖,这些瓯江刀鱼最终会以每斤近万元的价格,假冒“长江刀鱼”,卖到江苏、上海。

长江刀鱼

黄某交代,他们在年之前,只用普通渔网捕捞,那时瓯江刀鱼很多,可是年以后,用电网的人多了,瓯江刀鱼数量锐减,他们也换用效率更高的电网捕捞。

“这起案件破获后,涉案水域非法捕捞的情况大幅减少,对其他不法渔民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办案民警称,他们还在追查鱼贩的上家和其他供货的渔民,初查涉案金额达六百余万元,这条从温州瓯江到长江三角、苏沪地区的非法捕捞刀鱼并转卖的黑色产业链条,已经被切断。

今年以来对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年年初至7月份,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非法捕捞刑事案件89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人,破案数和刑事强制措施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2.83%和32.58%。

长江刀鱼

长颌鲚,俗称长江刀鱼、毛花鱼、野毛鱼、梅鲚等,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

长江刀鱼自古以来就极负盛名,它与河豚、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又位列三鲜之首。宋代名士刘宰曾作诗赞美它:“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佐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河豚愧有毒,江鲈惭寡味。”于是,江沪地区的商贩以“天下第一鲜”的噱头将长江刀鱼价格越炒越高,“以吃为荣”的人不惜花大价钱也要一吃为快,导致价格疯涨。据记者了解,每年清明节前刀鱼价格可翻10倍,在南京、杭州等地可卖到~元/斤,上海更是达到每斤1万元以上的天价,媲美奢侈品。在利益的驱使下,渔民们开始大量捕捞,导致本就数量不多的长江刀鱼越来越稀缺,这成为近年来其数量骤减的原因之一。

禁渔期内,用渔船电网拖拽捕鱼,这种“断子绝孙”的捕鱼方式必须严厉打击!同意的点赞!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