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肺脓肿的药方
告读者:由于读者来自全国各地,经常有朋友询问各种疾病的治疗,有从事中医理疗方面的朋友可以在平台留言联系方式或地址,以便于推荐当地朋友去您那里就医理疗。针灸,汤药,推拿正骨等各种类都可以。也可以推荐当地有经验的高明中医师,本 实际上,肺脓肿(肺痈)之形成,不外热邪壅肺,酿生瘀痰,腐蚀成脓。从临床实践来看,一般已确诊为“肺脓肿”的患者,都已是“成脓期”或“溃脓期”了。 因此,临床中医治疗的肺脓肿的主要方法,离不开清肺泻火,化瘀排脓。只是根据辨证,倘有表邪未尽者,或肺气不宣者,或正气不足明显,适当加减而已。 基本方药:鱼腥草30克,黄芩15克,芦根30克,冬瓜仁25克,薏苡仁3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方药分析:鱼腥草、黄芩、芦根,清肺泻火;冬瓜仁、薏苡仁、桃仁,化浊行瘀;桔梗、甘草,祛痰排脓;柴胡既可疏达表邪,又可发散郁火。 临床加减:兼表寒证者,选加羌活、荆芥、麻黄;咳喘证,加麻黄、杏仁;热势重者,选加生石膏、蒲公英、黄连、知母等;瘀热重而咯脓血多者,选加败酱草、金荞麦、丹皮、赤芍等;咯吐血多者,加阿胶、侧柏叶、三七粉、白芨等;咯吐痰浊多者,选加清半夏、贝母、葶苈子、桑白皮等;胸痛著者,加瓜蒌、郁金;咳痰脓出不畅者,加皂角刺;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气虚明显者,选加黄芪、党参、山药;阴血亏虚者,选加生地、当归、沙参、麦冬。 其他药方: 1、 益气托脓,泻火解毒。主治肺脓疡。生黄芪15克、鱼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水煎服。风热袭肺型(多见初期)加桑叶、菊花;痈脓型加苇茎、冬瓜子、桃仁;正虚邪恋型(多见后期),加太子参、沙参、知母;热陷厥阴型,加犀角、生地、钩藤、羚羊角;正虚阳脱型配合人参、附子、龙骨、牡蛎。治疗31例经X线检查为肺脓疡患者;经治疗后除3例中断治疗外,28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显示正常或仅残留少量纤维素阴影。一般服药l剂,临床症状即开始好转,服3剂临床症存基本消失。疗程平均14天。本方采用黄芪意在扶正祛邪,托脓解毒,且现代药理证实黄芪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选用大黄是根据中医学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的原理,以通泻的方法来排除体内的邪热、痰浊、瘀血、痈脓。2、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肺脓肿。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芦根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20克、知母15克、连翘15克、桃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发热恶寒表证者加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热毒炽盛、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栀子10克;胸胁疼痛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合欢皮15克;咯血咳痰带血者加三七粉(冲服)3克、白芨10克、血余炭10克、藕节炭10克;气虚多汗者加黄芪30克、麻黄根20克、党参15克。治疗后期高热已退,脓痰消失,X线胸片显示病变基本吸收,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时改服益气养阴、清解余毒的副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山药6克、百合10克。治疗32例,87.5%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胸痛消失,白细胞总数少于/立方毫米,X线胸片显示病变完全吸收或留残余阴影),6.3%好转(脓痰减少或变为泡沫样痰,白细胞总数略有下降,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变吸收1/2者),6.2%无效(脓腔不改变)。3、 功能清肺排痰,解毒消肿,祛风化湿。主治肺脓疡。单味金荞麦根茎,晒干后以干药克加清水或黄酒1毫升,密封蒸煮3小时,得净汁毫升,加防腐剂备用。分水剂与酒剂两种。一般肺脓疡采用水剂。当肺脓疡病情迁移,脓包不易破溃时,临床表现高热持续,臭痰排不出或排不尽,则以酒剂为佳。每次4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无应用例,痊愈例。占91.3%。治疗1周后发热消退,数日到2周左右排尽脓痰,20天至1个月病灶完全吸收。4、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主治肺脓疡。(1)大青叶30克-60克、凤眼草30克-60克,水煎,每日2剂,分4次服。(2)大青叶、凤眼草,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大青叶、凤眼草提取物各1克。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4次。用至空洞闭合、病灶消失后停药。无治疗15例,14例治愈,l例无效。体温下降时间平均11.8天,空洞闭合时间平均29.1天,病灶消失平均34天。大青叶、凤眼草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药,中医多用来治疗温热病和疮疡肿毒等疾病。民间偏方: (1)鱼腥草30g,冬瓜子20g,芦根15g,薏苡仁30g,桃仁6g,桔梗10g,蒲公英15g,甘草6g。每日1剂,煎服3次。(2)茅根30g,苡米30g,败酱草15g,鱼腥草15g,桔梗10g,地丁15g,蒲公英15g,冬瓜仁20g,丹皮10g,赤芍15g。每日1剂,煎服。(3)鱼腥草30g,桔梗30g。水煎服,日3次,禁辛辣发物。(4)金荞麦30g(鲜品g),猪瘦肉g。煨汤食用,隔日1次。 肺脓肿(肺痈)咳血、吐血 (1)仙鹤草15g,藕节3个,白茅根1把,韭菜汁1小杯。水煎,冲韭菜汁并加红糖少许。日1剂3服。(2)旱莲草15g,仙鹤草15g,夏枯草15g。日1剂,水煎服。(3)白及g,百合g,律草g,侧柏炭g,夏枯草g,白茅根g,旱莲草g。水煎2次,滤液浓缩收膏5斤,收膏时加入蜂蜜或白糖g。每日服3次,每服20~30g,或用开水冲服。(4)鲜茅根、鲜芦根各50g。煎服,日3次,或泡水当茶服。 (5)矮脚茶30g,蒲黄炒胶珠10g,生地15g。煎服。(6)百合10g,蒌子10g,川贝6g,款冬花10g,侧柏叶12g,仙鹤草15g,白茅根15g。日1剂,水煎服。 告知:中医是慈善医学,是顺应天地生养之道的大学,是天人合一的大学。仁爱生养是天道,是物皆有灵。为符合生养之道,恳请诸位患者在治疗之时,心怀仁悯,以不伤生为基本,能用草药治疗就不要用动物药治疗,能用针灸治疗就不要用草药治疗,能用手法治疗就尽量不要用针灸治疗,能用祝由方治疗就不用手法治疗。顺应天地生养保全仁爱不杀,使天下无戾气而长生。愿天下人无病,愿医生皆闲暇。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2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性能应用治法的关系
- 下一篇文章: 谁是药神中西医之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