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辨治
汗证辨治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之液,生理性的汗是阳气蒸化津液,从腠理达于体表而成。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汗出,属生理现象。此时,“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可以理解为“阳气”,“阴”可以理解为“津液”。素体阳虚畏寒,身体发凉,四肢不温,服药后汗出津津,身体回暖,体内寒湿随汗而解,这里的“汗”法依然可以作出上述理解。某男,55岁,夏季就诊,阳虚畏寒,身体发凉,四肢不温,腰部也发凉,处以“双补汤”加味,脾肾双补,温阳散寒: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淫羊藿20克、巴戟天15克、龟甲胶10克(烊化冲服)、鹿角胶15克(烊化冲服)、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2克、制附片10克、肉桂10克、茯苓10克、杜仲15克、狗脊15克、续断15克。4剂,为末,袋装煮散,服8天,水煎服,早晚温服。药后,身上出汗不恶寒了,本来夏季炎热而体内却感觉寒凉,药后身体已不像以前那么凉了。本来腰有凉感,下肢外侧有凉感、后侧有痛感,上肢肺经有凉感,药后凉气往下行了,周身舒适了许多。守方不变,当归、附片增为15克,并合“肾着汤”加干姜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桂枝1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15克,4剂为末煮散,续服8天,诸症若失。守方不变,加菟丝子15克、补骨脂15克、仙茅10克、牛膝10克,5剂煮散,再服10天,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祛除余邪,巩固疗效。在这里,就是阳气蒸汗出而散寒。 病理性的出汗,如自汗、盗汗。“阳加于阴谓之汗”,这里的“阳”就不能理解成“阳气”,而应理解为“阳邪”。风为阳邪,火为阳邪。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平衡,不会出现病理性的汗。二阳加一阴才会阴阳失调而出现汗证。二阳一阴组成的卦象有“巽卦”、“离卦”、“兑卦”。厥阴风木配巽卦、少阴君火配离卦、阳明燥金配兑卦。由此可知,病理性的汗证,一是厥阴风木疏泄太过,二是少阴君火宣通太过,三是阳明燥金收敛不及。 风为阳邪,风伤卫,木气疏泄太过,荣(营)阴不守,则汗出。表卫不固或阳虚不能卫外,则汗不能封藏。表虚不固者,玉屏风散加敛汗药治之,桂枝汤加敛汗药也治之,视其正虚(气虚)与否。阳虚自汗,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自汗盗汗,桂枝龙牡汤均主之,本方虽原治男子遗精、女子梦交,但病机相同,都是木气疏泄太过所致,故可异病同治。 火为阳邪,主宣通。阴虚水不制火,则火性宣通太过而汗出。手足心热,烦躁汗出,汗出后身爽,舌尖红,少津,脉数,此属阴虚生内热所致汗出。治疗应以养阴清热药治其本,同时佐以止汗药治其标。汗为心之液,心经之热迫液外溢为汗,所以清热必以清心经之热为主;肾主五液,养阴必以滋养心肾之阴为主,这是治其本。治疗阴虚内热之汗出,“止汗汤”主之。 止汗汤(《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生地6克,玄参15克,沙参、石斛、麦冬、栀子、连翘、淡竹叶、龙骨各9克,牡蛎、浮小麦各30克,五倍子9克。水煎服。 本方由养阴、清热、止汗三组药组成。养阴组:以生地、玄参、沙参、麦冬、石斛养心肾之阴以除虚热。清热组:以栀子、连翘、淡竹叶清心经之热,并引热随小便排出。止汗组:以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倍子收敛止汗。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无汗,疏泄太过则自汗。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太过则心烦。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汗多,收敛太过则无汗。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收敛止汗药用药规律:乌梅、五味子养阴止汗;乌梅、山茱萸敛木气;五味子敛降肺气;麻黄根固表止汗敛肺气;浮小麦益气除热、养心敛汗;糯稻根须止虚汗、退虚热,入肺经能补肺气、益卫气,入心经能养心阴、敛心液;五倍子敛肺止汗;霜桑叶平肝益阴,清肃肺气而治自汗盗汗;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敛汗。现选介几则颇有良效的止汗方剂如下: 1、五龙散(《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为末,醋调敷脐,晚敷晨取,主治小儿虚汗,成人也效。 2、五味敷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下)》):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克,辰砂5克,为末。每次取10克~20克,醋调敷脐。晚敷晨取。主治小儿顽固性盗汗,成人也效。 3、双五子糊剂(《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五味子、五倍子各等份为末,醋调敷脐,治自汗盗汗。 4、收敛止汗方:麻黄根10克、糯稻根须30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浮小麦30克、枯矾10克(兑),水煎泡洗,主治手足多汗证。如汗臭,加白芷10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以芳香辟秽。湿热下注,加黄柏15克。泡洗后还可以加用“腋臭散”(密陀僧克、枯矾60克,主治狐臭)外扑以止汗除臭。 5、牡蛎、枯矾各等份为末外扑,主治阴囊潮汗。 本文作者王开俊简介 王开俊,本姓胡,因“顶枝”(祖父顶舅舅家厢房)而改姓王。中医师,30多年临床经验。家族自先祖胡作藩清朝光绪年间行医以来,已传承五代。中医骨伤科专家、大成拳第二代掌门、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成拳首席法定继承人张礼义先生入室弟子。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分会(原合肥分会)主席,曾任华夏中医论坛学术组讲师(网名:七色冷香)。 20岁时便开始于民间尝试治病救人,运用点穴按摩、内功疗养和中草药,为病患者服务,医养结合,功药并举。三十多年来,治愈过众多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尤长于治疗牛皮癣(银屑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顽固性皮肤病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对于过敏性鼻炎、肾结石、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咳喘病、肠胃病、头痛、面瘫、失眠、月经病、带下病、乳腺病、前列腺病、阳痿、早泄以及慢性疑难杂症也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王开俊精通师门“大成混元道”医养结合技术、“一指禅点穴与功力按摩”康复疗养技术和祖传中医绝技,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年轻时期就素有“风湿皮肤病,请找王开俊”之美誉流传。中年以后,勤于笔耕,不仅在《武魂》、《精武》、《大成拳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众多的武术养生论文,而且在《保健与生活》、《上海中医药报》、《华夏中医论坛》、《中国中医药养生论坛》、《华夏瑰宝---国医名师经验录》上发表了《从五行四时旺衰论治银屑病》、《高血压病辨治》、《过敏性鼻炎从肾论治》、《四逆汤新探》、《核桃仁是肾结石的克星》等多篇医学养生论文。主要著作:《大成混元道医养真经》、《中医一指禅点穴与功力按摩》。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武林大会、“国医名师”学术传承高层论坛,并以特邀嘉宾身份多次登台作学术演讲。 王开俊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2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救命的马齿苋,99的人不知道的作用
- 下一篇文章: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性能应用治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