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知识麻黄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煎服,2~10g。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者。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1、风寒感冒;2、胸闷喘咳;3、风水浮肿。 ↘ 1、英文名:HERABEPHEDRAE 2、拼音:MáHuáng 3、药材类别:根茎类 4、别名:龙沙(《本经》),卑相,卑盐(《别录》),狗骨(《广雅》)。 性味 辛、微苦,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医学起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甘辛。 归经 入费、膀胱经。 ①《珍珠囊》:入手大阴。 ②《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 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包络、膀胱四经。 入药 部分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 产地和分布 ①草麻黄:生于干山坡、平原荒地、河床、干草原、河滩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丛生。分布于华北及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西北部、陕西省、新疆自治区等地。②木贼麻黄:生于干旱荒地、多砂石的山地、干旱的山脊、山顶多石处。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省西部、甘肃省、新疆自治区等地。③中麻黄:生于海拔数百米至米的干旱荒地、沙漠、戈壁、干旱山坡或草地上。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省、山东省地。 形态 特征 ①草麻黄,草本状小灌木,高20至40厘米,木质茎匍匐;草质茎直立,小枝树对生或轮生,节明显,节间长2至6厘米,直径1至2毫米。叶膜质鞘状,下部约二分之一合生,裂片2,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常向外反卷。雌雄异株,雄球花3至5聚成复穂状,顶生;雌球花阔卵形,常单生枝顶,成熟时呈红色浆果状。种子常两枚,卵形。花期5至6月份,种子成熟期7至8月份。②木贼麻黄:小灌木,高70至厘米,木质茎直立或斜上生长,上部多分枝;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分枝多,节间长1.5至3厘米,直径1至1.5毫米,常被白粉。鳞叶下部约三分之二合生,裂片2,钝角形,不反卷。雄花序多单生或3至4个集生于节上;雌球花成对或单生于节上,种子通常1粒(稀2粒)。花期6至7月份,种子成熟期8至9月份。③中黄麻,小灌木,高40至80厘米。木质茎直立或斜里生长,基部多分枝;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常被白粉,节间3至6厘米,直径2至3毫米,鳞叶下部约三分之一合生,裂片3(稀2),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数个簇生于节上;雌球花3个轮生或2个对生于节上,种子通常3粒(稀2)。花期5至6月份,种子成熟期7至8月份。 生用发汗力强,发汗,利水用之;炙用发汗力强,密炙兼能润肺,止咳平喘多用。 ↘ 注意 事项 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②《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 ③《蜀本草》:白薇为之使。 ④《医学入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 ⑤《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时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作用 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睡,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岗瘴气。 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⑥《滇南之本》: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⑦《纲木》: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炎等。 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2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闻所未闻价值4亿多的毒品,竟然被人藏在
- 下一篇文章: 如何应对宝宝睡眠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