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很漂亮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草药,(麻黄草)

麻黄药用部位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就是麻黄草和麻黄根。它只有杆没有叶.它没有叶子,所以感觉类似于仙人掌的为了储存水分,那么说他就是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了吧。麻黄具有喜光、耐干旱、耐盐碱、抗严寒的特性。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干燥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都有哪些功效

可以想象,他的杆就这么一条直直的,像我们的气管。以象比类

它的确可以通气。还能平喘,利小便,气管一条管,小便也需要一条管导出。

这个就是已经切段晾干的麻黄草。

1.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并产生镇痛作用。

2.麻黄有降温解热作用。

3.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缓和持久。麻黄水提物具有镇咳作用。

4.麻黄碱能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麻黄碱还能扩张冠脉、脑和肌肉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但使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5.麻黄水提物有抗血栓作用。

6.麻黄有利尿作用。

7.麻黄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8.麻黄能松弛肠道平滑肌,兴奋子宫,兴奋动物输精管平滑肌,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大。

9.麻黄对多种致病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

10.麻黄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利胆作用,以及降血糖作用。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五藏邪气缓急,风肋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束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逐风,破症癖积聚,逐五藏邪气,退热,御山岚瘴气。

《本草纲目》:麻黄乃治肺经之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余思之,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恶寒发热而憎寒。夫风伤卫,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故其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愤郁。故用麻、甘同桂,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以利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以石膏。《活人书》夏至后加石膏、知母,皆为泄肺火之药。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也。下后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气。汗后脉沉迟,加人参以益肺气。朱肱加黄芩为阳旦汤,以泄肺热也。皆是脾胃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此千古未发之秘旨。又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附辛汤、麻附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乃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

《景岳全书》: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但用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也。此外如手太阴之风寒咳嗽,手少阴之风热斑疹,足少阴之风水水肿,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

赞赏

长按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