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药的命名
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其中主要以植物药为主。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且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它的品种繁多,其命名方式各异,丰富多彩且充满了艺术气息,耐人寻味。 1 因入药部位命名 这是大部分药物最常见、最广泛的一种命名方式。 植物药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别,动物也有皮肉骨内脏之异,故作为命名依据,而这种命名方式顾名思义,能直接点明用药的部位。 如以叶入药的命名:枇杷叶、桑叶、苏叶等;以根入药的命名:板蓝根、葛根、麻黄根等;以皮入药的命名:牡丹皮、大腹皮、五加皮等;以花入药的命名:菊花、金银花、玫瑰花等;以仁入药的命名:桃仁、杏仁、薏苡仁等;以种子入药的命名:车前子、牛蒡子、女贞子等;以动物某个部位入药的鹿茸、虎骨、犀角等。 2 因功效特性命名 2.1因功用命名 某些药物根据其功用的特点而命名,如益母草“消瘀化水,是其所长;以产母必有瘀浊停留,此物能消之化之,邪去则母受益,故有益母之名”。淫羊藿补肾壮阳,陶弘景云:“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服此藿所致,其叶似藿,羊食之则喜淫,故名淫羊藿”。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也不能留其行”等。 2.2因生长特性及采收季节命名 有些中药是根据其生长特性、固有性质而得名。如金银花,又名忍冬,陶弘景谓:“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夏枯草,在夏至枯萎;桑寄生,寄生在桑树上;半夏,其根成熟于仲夏;沉香,以能沉于水者为佳;冬虫夏草冬时为虫蛰居地下,夏季则因感染的虫草菌子座出土状如草;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等。 3 因形、色、气味命名 3.1因药材的形态命名 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形状,往往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常以其形态特征而命名。 如白头翁,《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佛手,其形状似人手有指,故呼佛手;猪苓,其根块黑如猪屎,故有其名;金毛狗脊,其根形似狗脊,毛如狗毛,故得其名等。 3.2因药材本身的颜色命名 许多中药具有天然的颜色,故以颜色为命名之源,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大黄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大青叶等;白色的有白术、白芷、白芨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苏、紫花地丁等。 再按照五行学说理论,五色归属于五行,如青色属于木而归于肝,赤色属于火而归于心;黄色属于土而归于脾;白色属于金而归于肺;黑色属于水而归于肾,因此有些以五色命名的中药里就蕴含其归经、功效。 如大黄色黄,入土归脾胃,因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故有“将军”之号,诚如陶弘景所云:“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 3.3因药材气味命名 有些中药以特殊的香气而作为命名的依据,如具有特殊的臭气的有臭梧桐、臭牡丹、鸡屎藤等;具有芒香气味的沉香、丁香、藿香等因特殊香气而命名。 有些中药是以其特有的味道而命名,如酸味的酸枣仁、酸角,苦味的苦参、苦杏仁、苦楝皮、苦豆子,甘味的甘草、甘松等,辛味的辛夷、细辛,咸味的咸秋石,淡味的淡竹叶、淡豆豉,五味俱全的五味子。 4 因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命名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故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应运而生,如阿胶原产于山东省阿县,以阿井水所制而得名;四川的川芎、川乌、川牛膝、川贝母、川木香、川黄连、川厚朴等;河南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等。 有些因为外来药及音译而命名,前面多冠以“胡”、“番”、“海”、“洋”等外域标记,如胡黄连、番红花、海棠、西洋参、洋金花等。 还有些因药材生长方位命名,如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中华五味子,怀牛膝与川牛膝等。此外,有些中药根据其生长环境命名,如水蛭生于水;海藻产于海;石菖蒲生长于石;地榆、地肤子产出于地。 5 因炮制、加工命名 在医生处方中,中药多炮制后入药,故以炮制、加工命名亦很常见,如炙甘草,蜂蜜拌炒;西瓜霜,加工制霜;熟地黄,反复蒸晒;姜半夏,姜片汤加白矾共煮;地榆炭,炒炭存性;酒大黄,用酒浸泡等。 6 因典故、避讳命名 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与医药有关的神话故事,故成为中药命名的来源,充满神奇的艺术感。 如刘寄奴:据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南史》记载,传说刘寄奴小时候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 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刘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外伤,颇有奇效。 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 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用于活血消肿止痛。还有很多关于中药的传说,不一一举例。 有些中药为了避讳药名与古代的皇帝相冲,不得不使用其他命名方式加以回避,如山药,为薯蓣科薯蓣的根茎,原名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后又因宋英宗讳薯,故改为山药。 7 其他命名方式 7.1以十二生肖命名 鼠粘子(鼠妇虫)、牛蒡子、虎杖(虎耳草)、菟丝子(兔耳风)、龙胆草、蛇床子、马兜铃、羊蹄、猴枣、鸡内金(鸡血藤、鸡冠花)、狗脊、猪苓等。 7.2以数字命名 一点红、两面针、三棱、四季青、五味子、六神曲、七星草、八角茴香、九节菖蒲、十大功劳叶、十姐妹、百药煎、千金子、万年青等。 综上所述,中药命名的方式多姿多彩,充满了趣味性、艺术性,通过对中药命名规律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中药知识。 参考文献: [1]黄霖,熊继尧.中药命名浅析[J].光明中医,,(06):-. [2]中药命名拾趣[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2):76. [3]赵中玮.中药命名规律分析[J].西部中医药,,(10):28-30. [4]陈爱梅.中药命名方法[J].求医问药(下半月),,(01):-. [5]佘才遇,曹征芳.中药命名规律探析[J].中国药业,,(08):66-67. [6]钟舟海,高小艳.中药命名中的认知规律[J].中医教育,,(04):64-65. [7]古月.中药命名拾趣[N].医药经济报,/08/01(A07). 文 四川育强科技有限公司 图 来源网络 内容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每周分享药物专业知识 和行业最前沿信息! 四川育强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1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简介
- 下一篇文章: 铁杆中医必知的中医药特点及要药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