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理论上说着容易,但到临床上却并非那么容易,理论和临床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临床的实践与体会。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

对于六经或六病里的阴阳,我的理解主要的还是对病性的概括,不仅仅包含症状等表现。

六经或六病的划分,如果按表,半表半里,里,划分病位,按阴阳划分病性。正气不衰,机体欲祛邪外出,只需解表的,我们可以认为是表阳证,就是太阳病。如果正气不足,机体又欲祛邪外出,就需扶正解表,我们称之为表阴证,就是少阴病。但是我们通常认为,正气不足,机能沉衰,是阳气不足,选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为代表。那么有些医家提出的滋阴发汗,养血发汗,益气发汗,也就是说阴虚外感,血虚外感,气虚外感算不算少阴病?

里证,里阳证,我们认为是阳明病,通常指的是里实热证,那里实寒证算不算阳明病,比如类似巴豆的温下法。里阴证,里虚寒证属于里阴证,这个毫无疑问。那么阴虚,血虚,气虚的里证,热证不明显,以机能沉衰为主要表现时为太阴病,有热,以虚性亢奋为主要表现时属于阳明病,不知道能不能这样理解?

半表半里是个特殊的病位,病性属阴的为厥阴病,病性属阳的为少阳病。

其实疑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阴阳的理解有偏差。另外正气不足,是单指阳的不足还是包含气血阴阳的不足。

胡老以及一部分医家把少阴病当表证,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体现了对表证的重视,这部分病还是有外解之机,并且扩大了一些方的运用范围。在之前我是想不到用真武汤治疗表证的,只知道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其实也是少阴病的一个处方,扶阳解表。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到白通汤,真武汤,再到四逆汤,是正气强弱的变化,外邪束表的轻重,以及内在水气的多少。到四逆汤就全在里,没有表证了,属于太阴病的范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zz/1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