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躺下头晕可能是耳石在作怪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jiepai/12746.html 引言 你是否有半夜起床、早上起床、睡觉翻身等头位变化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经历?如果是,很可能是耳朵里的“石头”引起。 Q:什么是耳石症? A: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指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改变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具体原因不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周性眩晕。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2:1),发病率约为64/。 顾名思义 良性:除了会造成眩晕、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外,对身体系统无伤害; 阵发性:非持续性发作,一般每次发作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位置性:这个病的发作与特定的体位有关,一般多在起床躺下、左右翻身、抬头点头、左右转头等某个特定的体位发作; 伴随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以及震动幻视等。 耳石是什么?为什么耳石会造成眩晕? 耳石是控制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是一种肉眼看不见大小只有20-30微米的、灰色的碳酸钙晶体,黏附在前庭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上,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 半规管是负责管理人体平衡的器官,半规管内的淋巴液随人体体位改变会相应改变流动,刺激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引起其神经电反应,从前庭神经传递信息给大脑来调节人体平衡。 正常的耳石黏附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上,一些致病因素可以导致耳石脱落,耳石有很大的惯性,当脱落的耳石部分游离到半规管随着体位改变直接影响淋巴液的流动,给平衡系统提供不正确的刺激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眩晕。 耳石症常见诱发因素耳石新陈代谢、人体过度疲劳、头部外伤等是引起耳石脱落的最常见因素。此外,给椭圆囊供血的毛细血管阻塞缺血、中耳炎、噪音、药物中毒等因素也会引起耳石脱落。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体位改变后数秒才出现眩晕; 2、旋转感:发作时视觉或本体觉具明显的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发作后1分钟左右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体位诱发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耳石症的分类: 1.后半规管耳石症PC-BPPV(占最多80~90%) 2.水平半规管耳石症HC-BPPV 3.上半规管耳石症AC-BPPV(极少见) 4.混合型BPPV(多管耳石症) 症状表现: 1、后/水平/上半规管耳石症:由直立变为卧位或仰卧位翻身时诱发的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位置性头晕,发作持续时间1min; 2、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症HC-BPPV-cu:患者常主诉为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位置性头晕,直立变为卧位或仰卧位时均可诱发,发作持续时间1min; 3、自发的缓解的、可能的BPPV:患者常主诉为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位置性头晕,直立变为卧位或仰卧位翻身时均可诱发,发作持续时间1min,位置试验评价时未观察到相应的眼震和眩晕; 注:以上前提是原发性疾病,不归因于继发性疾病。 鉴别诊断 1、耳石症与颈源性眩晕容易误诊,现在“低头族”人群增多,大多患者颈椎拍片都有问题,所以建议眩晕患者一定要到耳鼻喉科排除耳石症; 2、耳石症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患者常首诊于神经内科,易误诊为高血压; 3、耳石症与耳水不平衡容易误诊,但它们具有明显区别,耳石症只在体位改变是发作眩晕,并且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耳水不平衡患者症状除了眩晕外,还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耳涨等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分钟至一天; 4、耳石症与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容易误诊,需多加鉴别诊断。 耳石症的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有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手法复位,机器复位为首选。 1、手法复位治疗: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的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复位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该在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扰乱毛细胞,就不会发作头晕。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耳石症的眩晕发作。但对于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对于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确诊耳石症的患者复位后需持续服用敏使朗等神经营养相关药物,帮助患者恢复,降低耳石症复发可能; 3、手术治疗:对于确诊的耳石症患者,经过反复治疗仍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耳石复位失败的可能性: 1、脱落的耳石数量多,还有未复位的耳石 2、耳石黏附在嵴帽上,难以脱离 3、耳石复位不全或未成功 4、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需要多次复位 耳石复位注意事项: 1、个别患者需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 2、复位时患者偶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 3、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再离开,并禁忌开车,以免发作短暂眩晕; 4、复位成功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昏沉,轻微晃动,不平衡感等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过度担心; 5、复位后一周避免剧烈运动,如低头、摇头、奔跑、跳跃等,头部动作易缓慢; 6、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等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检查前请先告知医生。 专家介绍 彭宏,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留学瑞士博士后,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年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级访问学者;-年瑞士洛桑大学CHUV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训练专科医师。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年第一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医院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教、研工作;年11月以特殊人才引入医院。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疑难病、急危重症,尤其是儿童专科疾病的诊断、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经验丰富。 现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分会第三届分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关爱耳朵健康协会名誉理事;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耳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分会第一届耳鸣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优生优育协会新生儿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专家;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学专家顾问;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人工听觉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分会第一届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山东省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UpToDate临床顾问翻译专家和审稿专家;《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 主持四项国家级、六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重点、军队科研项目子课题。发表专业论文近50篇,其中SCI文章14篇,参编学术专著4部。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9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常眩晕找不到原因不妨看看耳石有没有l
- 下一篇文章: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