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极简高效经方套路
前言:这是我以前参加中医在线上最火的年轻中医讲师鲍艳举的线下培训课(价值)的部分精华笔记,这个线下班现在为止应该开了快20次了每次上百人参加,还有在线课也是上万人学习,主要他的魅力在于把经方简化了,把六经的辨证标准更明确易掌握了,然后就是今天的这篇笔记里的内容了--极简却高效的经方套路。不需要医者有多高的辨证水平,他总结了常见病最常见的那百分之六七十的病人容易出现的证型,一般就是分个寒热即可,但这种套路却常常的确能起到效果甚至效果还很突出,最初学习他的课也是因为他总结的部分病的套路和我自己的临床体验是一致的。虽然这种套路就像辟邪剑法一样,距离真正的辨证论治中医的高级境界差很远,但是对于经方体系的初学者其实是非常有用和友好的,能快速形成战斗力把经方用起来,感受到经方的魅力,故在此分享一下,各位朋友可以自己试一试。 ●发热(流感、肺炎、不明原因发热) ●热性: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 ●症见:口苦、咽干、口黏、口臭、牙龈痛、口腔热、大便干、舌苔厚腻,不论黄白皆按热性治疗,脉象弦滑数,舌苔厚腻必有伏火,水平不够高时见厚腻苔统统先按热性处理。 ●参考剂量:柴胡15-30黄芩10姜枣15半夏10党参10生甘草10麻黄5-10杏仁10石膏30-60 ●伴咽痛明显+桔梗20-30g连翘30g蒲公英30g(扁桃化脓,白细胞、c反应蛋白高+抗生素) ●伴淋巴结肿大+夏枯草30-60g,连翘30g,生石膏30-60g(此为中医强项,不论病毒或细菌导致,西医治疗后效果不好的更是疗效显著) ●伴大便干:生大黄5-15g,有腑实便干一定先通大便方可退热 ●伴咳嗽:鱼腥草30g,桑白皮30g,桔梗20-30g ●寒性:表阴证(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发热(四逆汤) ●怕冷重,自觉发热轻,体质较虚弱,脉或沉、舌淡白 ●胃肠型感冒:桂枝汤 ●限定使用条件:脾胃不好+无内热(咽痛、咽红、舌苔白腻) ●桂枝汤曾经古代时运用范围很广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古代饮食营养太差,此方又名行军散,适合脾胃虚损之人,对于现代人的适用范围已减小许多。 ●腹泻又低热汗出:+干姜10-20,炮姜10-20. ●咳嗽(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热性: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苏叶换苏子10-20g,+茯苓20-30) ●内热重+麻杏石膏汤 ●痰中带血+仙鹤草30、白及20-30、三七粉3-5g ●痰多难咯+千金苇茎汤(肺结节也适用):芦根30-45,桃仁10-20,薏仁20-30,冬瓜仁30。痰特别难咳,粘稠也可以加葶苈子。有胸水、或偶尔胸口憋闷胀痛+葶苈子5-10g。 ●寒性:小青龙汤。 ●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苔水滑,受风寒加重 ●燥咳: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长期咳嗽较容易见到) ●清燥救肺汤:枇杷叶30石膏30阿胶5(可生地20替)党参10杏仁10麦冬10-20火麻仁20桑叶10。咳嗽少痰、无痰,时间较长,口干,舌苔少无苔。 ●湿热咳嗽:甘露消毒丹(白豆蔻10藿香10茵陈20-30滑石30通草10石菖蒲5-10黄芩10连翘20-30浙贝母20-30射干10薄荷10) ●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易出现此证型。 ●咳嗽专药(此专药笔者不认可):桔梗20-30鱼腥草30-45桑白皮30枇杷叶30紫菀10-20款冬10-20 ●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急性期:对症治疗,止咳化痰,西医抗感染、激素。 ●缓解期:同前剂量。 ●哮喘专药:白果20-30g,地龙10g,蛤蚧10-30g(颗粒剂效果佳)。 ●需重视瘀血:桂枝茯苓丸,尤其夜间加重者,小腿静脉曲张的瘀络较重的可直接刺络放血,肺上的淤血也可减轻。 ●热性:小柴胡麻杏石甘汤+桂枝茯苓丸 ●桂枝运用要谨慎,内热较重则去掉,麻黄也需小量。桂枝5g,茯苓20-30g,桃仁10-20g,赤芍20-30g,丹皮10g,炙麻黄3-5g,杏仁10g,生甘草3-10g(姜枣热重则不加) ●伴大便干(无需心下满,按之痛),直接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麻辛石甘汤。北柴胡15-30g,黄芩10g,白芍30g,枳实10-20g,生大黄5-15g,清半夏10g。、 ●寒性:小青龙汤 ●头痛 ●首先考虑表证:葛根汤 ●热性:小柴胡汤加川芎、白芷、菊花。 ●舌红、脉弦滑有力。 ●寒性:吴茱萸汤,麻黄附子泻心汤; ●吴茱萸5-15,生姜10-20,大枣15,党参10。 ●一般可用排除法来判断是否为寒性头痛 ●寒热错杂: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柴胡桂枝加干姜汤。 ●上热(口干、口苦)下寒(大便稀,下肢冷) ●尤其热性药效果不好时,及时加入吴茱萸等温性药。有时候合白芷、生石膏(外寒内热的芎芷石膏汤) ●头痛专药:川芎20-30g(白芷20g,菊花30g杭白菊量小无用) ●伴有失眠+龙骨、牡蛎各15-30g,合欢皮30g,炒枣仁20-30(可不用) ●伴有湿热,即有三种情况之一的:舌苔厚腻、血压高波动大、头重脚轻下肢乏力水肿。合四妙散苍术10g、黄柏5-10g,牛膝15-30g,薏苡仁20-30g。 ●胁痛(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急慢性胆囊炎、肝癌) ●热性:柴胡剂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疼痛严重的,芍药甘草汤,剂量在50-g,原剂量是4两。 ●寒性:附子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 ●瘀血:血府逐瘀汤、旋覆花汤 ●转氨酶异常,胁肋疼痛,胆红素升高,血脂异常 ●很多大夫常喜欢用清热祛湿,大黄、芒硝、茵陈、熊胆粉等降转氨酶,但一定要注意中病即止,顾护脾胃、阳气。夜交藤也容易导致转氨酶飙升,使用需注意肝功。 ●胁痛严重,为了避免风险应建议进行肝功等检查。 ●腹水、胸腔积液大部分都是寒饮, ●胸闷、心悸(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热性:柴胡剂使用最多 ●寒性: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五苓散(伴头眩) ●瘀血:桂枝茯苓丸 ●高血压三剑客 ●柴胡30-45(推陈致新)川牛膝15-30(引热下行、活血化瘀)生石膏30-g(口干为指征,重镇,快速引头面热下行) ●心脏病、脑病,如果脾胃虚寒有饮,胸闷、心慌、受凉加重多为脾胃寒饮上冲用吴茱萸汤。 ●周身或关节疼痛(骨关节病、后背及腰部疼痛、颈椎病、轻度腰突) ●表证:葛根汤、羌活胜湿汤 ●寒性: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热性:白虎桂枝汤、四妙散,(中焦宣痹汤) ●很多内科病都与疼痛有关,比如很多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把疼痛解决了,其本身内科疾病也可得到缓解。 ●腰痛 ●腰背痛专方:葛根汤 ●葛根20-50生麻黄5-15桂枝10-20白芍30-50炙甘草10(内热用生甘草)生姜10大枣15 ●湿热证+四妙散(此种情况最为常见) ●寒湿证+附子汤:炮附子10-30、茯苓20-30、党参10、白芍30-50、苍术10-20)有效率很高 ●胃脘疼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荡) ●寒性:理中汤、小建中汤; ●疼痛显著,无论苔腻寒热,先用小建中汤打底,桂枝10、白芍20-50、炙甘草10、生姜10、大枣10、饴糖(红糖)15g。 ●寒湿较重:炒苍术10-20,干姜10-20(量可再增)合炮姜10-20(止泻更快)党参10-20炙甘草10。寒重加附片10-30g。 ●热性:柴胡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寒热错杂: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反酸烧心:瓦楞子30-45(制酸最佳)海螵蛸30-45 ●胃胀腹胀:陈皮20-30、厚朴20-30. ●呃逆:旋复代赭石汤(旋覆花10-20代赭石10-20党参10法半夏10生甘草10生姜10大枣10) ●除幽门螺旋杆菌:夏枯草10-30白花蛇舌草20-30重者50 ●胃水肿(慢性肾炎、不明原因眼脸及双下肢水肿) ●寒性:真武汤、实脾饮、五苓散; ●热性:越婢加术汤、四妙散、猪苓汤; ●表证:大青龙汤。 ●口腔溃疡 ●专药:玄参20-30、生地20-30金银花10-30连翘20-30 ●大便干: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5-15,黄连5-10,黄芩10,生甘草10) ●大便稀:甘草泻心汤:炙甘草、生甘草各20-30,黄芩5-10,黄连5-10,干姜5-10(大便常换生姜),清半夏10,党参10,大枣15 ●这个套路90%有效率。 ●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瘙痒证 ●消风散合麻杏石甘汤。 ●消风散:荆芥10防风10蝉蜕10火麻仁20-30苦参3-5(脾虚去掉)苍术10知母10石膏30牛蒡子10小通草10当归10生地20甘草10。只要皮肤瘙痒即用。 ●风团、肿胀、渗液多+麻黄3-5g,杏仁10开宣肺气 ●皮肤发红、按压色不退+大青叶30g,丹皮30g清血分热 ●大便干+生大黄5-15g ●外用方 ●湿热瘙痒通用方:白矾3-5侧伯叶30苦参30白鲜皮30黄柏30甘草15 ●除皮肤病,脚气、脚臭、疣状物亦可治,渗液溃烂亦可洗。 ●顽固性湿疹、皮肤苔藓样病变增厚、脚后跟裂:鲜马齿苋1斤,配合3-5g白矾混匀,捣成泥状放冰箱,用保鲜纸包裹30分钟。 ●对证治疗。 ●慢性咽炎 ●寒性:半夏厚朴汤、苓桂术甘汤 ●热性:小柴胡+桔梗 ●忌口非常重要,按压天突、人迎穴、拉伸胸锁乳突肌。 ●耳鸣 ●热性:柴胡剂 ●寒性:苓桂剂、吴茱萸汤;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专方:苍耳子散(苍耳子10、辛夷10、薄荷10、白芷10-20) ●慢性鼻炎为孔窍病变多辩为少阳病,故柴胡剂运用效果极佳 ●狭义过敏性鼻炎:乌梅、防风、露蜂房 ●寒性:小青龙汤、葛根汤;也常有内热须合小柴胡。 ●热性:柴胡剂,千金苇茎汤、麻杏石甘汤 ●大便不通,先通便大黄5-15 ●月经不调 ●逍遥散,柴胡剂,当归芍药散,桂技茯苍丸。 ●注意补肾药物的选择。 ●闭经 ●寒性:吴茱萸汤 ●热性:抵挡汤(水蛭、虻虫各10g桃仁、大黄)常合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合用 ●痛经 ●疼痛专药:刘寄奴30-45 ●专方:四逆散(柴胡15-30、枳实10-20、白芍30-60、炙甘草10),柴胡根据寒热、脾胃情况调整剂量。 ●寒性: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 ●此处桂枝茯苓丸用其温通,适合寒凝血瘀,桂枝10-30,桃仁10-30,茯苓20-30,丹皮10,白芍30-60 ●四肢冰凉:当归10-20,桂枝10-20,白芍10-30,大枣15,细辛3-12,炙甘草10,通草10 ●热性:大小柴胡汤、血府逐瘀汤; ●根据大便情况判断内热轻重 ●调经至少1月,遂来随服,经期亦服用,量大则不可活血太过,但一般情况正有利于淤血排出,小腹坠胀则是湿重 ●月经淋漓不尽 ●基本方:胶艾四物汤 ●阿胶5-10g(出血太久、贫血必用)艾叶炭30-45,生地30,生地炭30-45,当归10,白芍20-30,川芎5-10 ●热性:加生石膏、知母。或用清热固经汤 ●寒性:桂枝茯苓丸、理中汤、温经汤 ●温经汤:吴茱萸5-15桂枝10-20党参10桂枝(寒重用肉桂)5-10川芎5-10当归10白芍20-30炙甘草10炮姜5-10丹皮10清半夏10麦冬10-20阿胶5-10 ●盆腔炎 ●小腹坠胀感为主,核心病机:湿、常伴有盆腔积液。治疗时间较长,彻底治愈常需2个月以上,盆腔炎日久常易致输卵管堵塞。 ●基本方:四逆散 ●寒湿:当归芍药散(当归10白芍20-30茯苓20-30泽泻10炒白术10川芎10) ●湿热:小柴胡汤合四妙散 ●小便黄、带下量多黄、瘙痒 ●外用方:前阴瘙痒剧烈-蛇床子散 ●蛇床子散:蛇床子60、苦参60、土茯苓45。效果极佳,外洗1天1次,快速止痒正常。 ●带下 ●寒性:当归四逆散、桂枝茯苓丸,理中汤 ●热性:易黄汤(炒山药30克、芡实30克、炒黄柏3克、车前子3克、白果10枚)柴胡剂合上四妙散; ●带下病持续时间较长,外洗可用蛇床子散,也有栓剂(保妇康栓)内用,单用内服药物可能2-3月都无法断根。 ●更年期综合征 ●热性:柴胡龙骨牡蛎汤,竹皮大丸(经前烦乱可加此,即竹茹15石膏15白薇15,桂枝8甘草8) ●寒性:五苓散,苓桂剂。 ●小儿厌食 ●小柴胡汤合保和丸 ●保和丸剂量:焦三仙各20-30陈皮20半夏10炙甘草10莱菔子10-20厚朴15茯苓20-30连翘10-30(退食积腻苔效果好) ●小儿便秘 ●大柴胡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 ●大柴胡汤:柴胡24,黄芩、芍药、枳实各9g,半夏15、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比大承气汤适用面更广 ●小儿腹泻 ●寒性:理中汤、四逆汤。寒性腹泻最为常见 ●寒热错杂:柴胡桂枝干姜汤。 ●热性:葛根芩连汤。 ●鲍艳举传2个超强改善体质方(一家之言方法较为极端) ●去身体痰浊垃圾的十枣汤 ●芫花、甘遂、大戟等分,顿服6g ●做成水丸或胶囊用栆汤送服,十几个栆去核、去皮熬汤。 ●不要离开厕所太远,服后会吐会拉,8点喝,可能要又吐又拉到12点。熬好小米粥喝养下胃,后面还会吐 ●适合湿热、寒湿体质,尤其痛风患者,解决根本问题,仅服1次即可大幅改变体质 ●最大的不良反应:腹痛、腹泻严重。解药:肉桂10g,葱白3-5根炙甘草10g ●改善阳虚体质的硫磺方 ●硫磺4九制熟地1黄精1黑枸杞1炮山甲0.2-0.3。打成粉,做成水丸,1次6g,1日2-3次。 ●阴寒虚寒体质服用2-3个月,改善体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8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伤精辨证论治方
- 下一篇文章: 验方老中医绝密经验方,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