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治喘一
出处:六经辨证线上提高班 主讲:鲍艳举 下面的内容,给大家进行名家医案的解析,原来讲课的时候,我分享的是自己的医案,但是我们的学员反映说这样不行,用自己的医案,有时候真实性不好判断,不如拿一些现成的名家的医案,那么在这种材料都是名家医案记录好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如何去分析,去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于这次医案的选择,重点摘录了9个,在9个医案的来源,都是我们比较公认的名家,胡老,还有刘渡舟老师,还有陈慎吾老师,之所以选择了他们中的9个医案,是因为首先这9个医案,分别代表了临床上九类常见的病例,这9个医案也是我认为还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也是作为一个触类旁通,通过自己的应用,有了一些体会。 那么在第一章节,先分享麻黄治喘。以下是刘老当年的一个医案: 记载孔某,患喘症甚急,请于就诊。寻其病因,与同学熟人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不敢回家告予,乃洗衣挂树上晒之。时至深秋,金风凌冽,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药,外感随即而变为喘息,斜度耸肩,其势颇剧。其父请其中一位中医高手,服用生石膏、枇杷叶、葶苈子等药不效,经人介绍,请予就诊。 孔某可能也是一个年轻的病人,患喘症是因为当时落水以后,可能是有感寒的一个病史,服用了生石膏、枇杷叶这些止咳清热一类的化痰药效果不好。 刘老开始治疗,就切其脉滑数,舌苔黄而干,于是刘老说肺热作喘,用石膏清热凉肺,本位正治之法,之不用麻黄以宣肺郁,肺气之极不可缓也。于是在前方加麻黄二钱,服一副,药后不久便觉气息顺利而喘止,于是又服一剂,道喘病不发而愈。 那么这个病人他仅仅是因为有一个外感的病史,后来就引发了喘症,这个喘症可能是素体有喘,或者就是一个急性期带咳嗽带喘的症状,所以用了类似于生石膏清热化痰的药物效果不好。后来是刘老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个麻黄,这个病就好了。 当时我看到这个医案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上升到经方这个学派,有表证,有麻黄证,才能够用到麻黄。 我记得当年冯老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医院呼吸科工作的时候,做过一个课题,叫麻黄治喘的课题,用麻黄剂能治疗喘。当时我记得冯老对这个批驳的特别厉害,她说你看现在都不辩证,或者就是用西医的这种药理研究结果来给你处方。你用麻黄肯定得有表证。所以说很多的咳嗽,很多喘的病人根本就没有表证,但是都用麻黄,处方都加上麻黄。 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我觉得还是我们学经方水平高,后来我治疗喘症,一般情况下我也不用麻黄。那是很早的时候,那时候毕竟治的病人少,后来治过几次,比如说咱们之前提到的要治疗咳嗽,先不谈治疗传真,治疗咳嗽,现在我都用一点点麻黄,用点麻黄,用点麻黄因为它里面毕竟有平喘的药理,当然有麻黄证的情况,用是最好的。假如说没有这个证,能不能用?没有证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用的。 但是这个证是怎么考虑的,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假如说无论寒热,有表证的情况,或者说跟病人解释的就是肺气开宣皮毛,皮毛不通畅,然后直接引起肺气的肃降,这样就可以推倒,所有引起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的,都可以适当加一点宣肺的,适当加一点这个剂量2-3克,比较重的话可以用8-10克都可以。对于这些不是很明显的,现在我在临床上多多少少都会带一点麻黄。我就加两三克。 大家要是有心得的话,见过喘症很多的病人的话,大家在临床上可以稍微做一个小研究,你有一部分病人不用麻黄,有一部分病人都用麻黄,麻杏石甘汤或者桔梗,按照传统理念,只不过我在计量上,在其他药物配比上稍微做一些调整,临床上看一看这个效果回事怎么样?我在临床上,现在只要是麻黄定喘这一部分,多多少少都会用,我寒热都可以用的。 要是寒喘的话,会加一些温的药去小青龙这个本质,对立面化饮平喘。加入里面是热的话,麻杏石甘汤加一些鱼腥草、桑白皮,也可以平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7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梁的ldquo冰rdquo
- 下一篇文章: 麻黄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