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荆芥

假苏,姜芥,线芥,荆介,荆芥炭,荆芥叶,四棱杆蒿,香荆芥,黑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发散风寒药

透疹疗疮,散寒解表。

本品辛而微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故能驱散风寒邪毒,凡风在皮里膜外而见肌肤灼热、头目昏眩、咽喉肿埔、身背疼痛、皮疹未透等,用之无有不效。

1.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

2.透疹疗疮:用于麻疹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恶寒发热,具有表证者。

4.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荆芥与荆芥穗,二药皆能发汗,但荆芥穗发汗力大于荆芥,有“无汗用荆芥穗,有汗用炒荆芥”之说。人血分多用荆芥炭。

2.荆芥与麻黄,二药皆有发散祛寒之功,但麻黄猛勇疾驰,荆芥性较和缓,并且麻黄偏祛太阳背寒,荆芥则祛周身之寒。

3.荆芥与紫苏,荆芥别名假苏,以其性味辛温,类似紫苏。但荆芥辛而不烈,温而不燥,实为微辛微温之品,与紫苏之偏于辛温力强者有所不同,所以伤寒、温病属感冒者,无论风寒、风热,都可应用。

1.配防风:祛风解表,宣散风邪。荆芥芳香气烈,疏风邪,又能宣血中之风,防风升浮走表散风寒,为祛湿之要药,荆芥发汗力强,防风其性较温,荆芥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故二药相配,相须为用,加强祛风疗效,擅长祛风解表,可用治风寒湿痹证,及荨麻疹等。

2.配薄荷:祛风散热,解表发汗。荆芥辛温,祛风力胜,偏人血分;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偏入气分。荆芥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性质平和,与薄荷配伍,一气一血,可增强解表发汗之效。

3.配僵蚕:祛风解表。僵蚕疏散风热化痰散结,配荆芥辛香解散,更可上升,能祛风通络,治感冒风热诸证,又因其有消风清热之功,能治风疹瘙痒。二药皆为风药,故治湿盛带下等证,用之亦效。

4.配槐花炭:祛风止血,治肠风便血。荆芥炭理血止血,槐花炭凉血止血,二药炒炭存性,相伍配用,尤善治肠风下血。

5.配大黄:清热通便,常用于风热内蕴,腹胀便秘,肛门肿痛。大黄苦寒,沉降下行,攻下通便。荆芥辛温,升散上行,疏散风热。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清降浊,疏风清热,泻下通便。

服药期间不能吃驴肉及无鳞鱼;表虚有汗、阴虚火炎、面赤头痛者,皆当忌服。

煎服,4.5-9克,不宜久煎,荆芥穗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炭用。本品性主升散,凡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生于山地阴坡、沟塘边与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湖南等地;现在为栽培。炒荆芥:取荆芥净片,清炒至微焦。荆芥炭:取荆芥净片,清炒至焦褐色。

《本经》:“假苏,味辛温。主寒热,鼠痿,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冥。生川泽。”

《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本草求真》:“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故能入肝经气分驱散风邪。凡风在皮里膜外而见肌肤灼热,头目昏眩,咽喉不利,身背疼痛者,用此治无不效,不似防风气不轻扬,驱风之必入人骨肉也,是以宣散风邪,为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且既入于肝经风木之脏,则肝即属于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脉,俾吐衄肠风崩痢,产后血晕,疮痛痈肿血热等证,靡不借其轻扬以为宣泄之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