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一例小儿口臭咳嗽案

(作者:韦安理–4-4)

一位4岁的小朋友最近干咳,常常要清嗓子。

年3月22日问诊,主要症状有:咳嗽,喉咙红肿,常常要清嗓子,吃东西吞咽有困难,不想吃东西。嘴唇红,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嘴巴很臭。平时很爱出汗,晚上睡觉的时候头部出汗多,后背没有汗。大便有点干,小便黄。

辨为三阳合病,处方:“四逆散+麻杏石甘汤+茵陈蒿汤”,加味。

方子组成:(0322)柴胡20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炙甘草10克,麻黄15克,杏仁15克,厚朴15克,大黄10克,桔梗15克,茵陈50克,栀子15克,生薏苡仁50克,生石膏50克(包煎),马勃10克(包煎),旋覆花15克(包煎),一剂。

煎服方法:①这副药开的是成年人的剂量,小朋友要减量服用,特别交待:一剂药吃两天,一剂煎两次,合汁,一天吃两次,一次吃四分之一。②生石膏、马勃和旋覆花三味一起包煎,这样可以使马勃和旋覆花这两味质量比较轻的药沉底,更容易出味。

服药反馈:①小朋友觉得药太苦,一次吃喝不下四分之一,所以每次就只喂两三勺,一天喝三四次。②吃药后,咳嗽好很多了。③口臭没有了。④黄厚腻舌苔消失不见了。⑤小朋友大部分症状消失,或好转,但是小朋友不想吃药了,建议用山药、生薏苡仁煮水喝一段时间。

辨证要点:

(1)“咽喉红肿,不适”,这是孔窍的问题,从少阳病治,用“四逆散+桔梗、马勃”。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芍药,柴胡。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2)“咳嗽,大便干,多汗,怕热”,这是阳明病,是麻杏石甘汤证里的“汗出而喘,身无大热”,用“麻杏石甘汤+厚朴、旋覆花”,旋覆花可降气化痰,可化如胶之痰。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3)“平时很爱出汗,晚上睡觉的时候头部出汗多,后背没有汗,舌苔黄腻”,这是茵陈蒿汤证里的“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用“茵陈蒿汤+生薏苡仁”,加薏苡仁增强祛的作用。

《伤寒论》第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第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第13条:“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韦安理

医者仁心,无利亦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tx/1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