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爱出汗,阳虚一张方,治五更头汗,补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现在给你说说,脑袋总出汗这个事儿。 我手头有这么一张医案故事。 话说有一个女子,年47岁,医案记载姓王。 这个人,大概在三年前,得过一次急性的病毒性肝炎。经过治疗,痊愈。 但是呢,从此以后,她留下一个毛病,就是脑袋爱出汗。 而且,她这个脑袋爱出汗,还专门挑时候,就是每天凌晨,大概四五点钟之际,她躺在床上开始出汗。 等起床了,她就不出汗了 你说怪不怪? 此人也找过中医治疗。当时有人说,这个叫做“五更汗”,是气虚不能固摄体内津液所致。 但是,经过治疗,效果平平。 后来,此人的问题愈发严重。不但每日凌晨大汗淋漓,而且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睡眠不佳,头晕,面色也很差。吃东西,也是没滋没味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决定,继续找中医看。 这一次,她找到一位医家,事情有了转机。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迟,舌淡红,苔薄白。 医家上来就问二便。患者回答,小便频,尿色不黄,色清,大便溏薄,一天好几次。上几顿吃的啥,大便里就有啥,根本未曾消化。 接下来,又做了其他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补骨脂15克,五味子、白扁豆、山药各10克,煨肉蔻、淡吴萸、麻黄根各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服药3剂以后,这个患者凌晨出汗的现象就大大缓解了。 接下来,再用5剂,这个人诸症消失,而且随访一年,未曾复发。 这张医案故事,刊载于年的《中医杂志》。感兴趣的朋友,您可以去查看一番。 现在,我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这个人的问题,你记住,在于脾肾阳虚。脾肾阳气不足,了,他脑袋就冒汗。 你看啊,这个人,脉沉迟,这是阳气不足,脉道鼓舞乏力的表现。肾主二便。肾阳不足,则小便清长,尿频。脾主运化。脾阳不足,所以患者便溏,完谷不化,食欲不好。 脾肾阳气亏虚,四肢不得温煦,所以患者四肢就发凉。 脾阳不足,胃气不能上升于口,所以吃啥都没味道,口淡。 阳气衰少,心神失养,所以患者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失眠。 你看看,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患者脾肾阳气不足。 那么,这个状态,又是怎么引起患者脑袋出汗的呢? 很简单。头为诸阳之会。脑袋对身体阳气盛衰,是十分敏感的。凌晨的时候,体内阳气发动,津液输布开始加快。但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因此体表阳卫之气,又无法很好地固摄津液。于是,在这个时候,体内的津液就悄悄流出来,形成汗液。 过了一会儿,等患者起床了,体内阳气生发更进一步,体表阳卫之气可以固摄津液,那好了,这个人就不再出汗了。 事情,就这么简单。根源,就在于脾肾阳虚。 既然如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温补脾肾之阳。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补骨脂15克,五味子、白扁豆、山药各10克,煨肉蔻、淡吴萸、麻黄根各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这里头,包含了一个古方,叫做四神丸。学习过中医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方子的。它的构成,就是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其中的补骨脂,温补肾阳。肉豆蔻,暖脾阳,止泻。吴茱萸,暖脾肾而散阴寒。五味子,收敛固摄。 既然这个配伍,能够很好地改善脾肾阳虚、完谷不化的问题,那不正好可以用在上文医案里的患者身上吗? 说用就用。只不过,医家在此基础上,加上白扁豆、山药、生姜、大枣来健脾,用麻黄根来止汗。这么一加工,全方的功效就更加贴切、实用了。 以上,就是辨证、立方和用药的基本过程。 其实,说起这个脑袋爱出汗,在生活中真的十分常见。 比如说吧,有些人,吃饭的时候脑袋爱出汗。这个现象,不见得不正常。吃饭脑袋冒汗,文老师本人就是这样啊!只要不过于出汗,没啥大不了。因为那是水谷摄入以后,气血得以升发的表现。是好现象。 又比如说,有些人,夏天一活动,脑袋就大汗淋漓。我觉得,这也未必是异常。其实,你全身都在出汗。只不过,脑袋出汗的现象,容易被你注意到而已。 我个人认为,真正属于病态的脑袋爱出汗,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种,就是湿热熏蒸。此类人,头面出汗,口渴,苔黄腻,脉濡数。第二种,是郁热结心,主要表现,就是头汗,心烦,闹心,舌红苔黄,脉数。第三种,就是气虚头汗。患者少气懒言,体倦,面色不好,舌淡苔白脉细。 第四种,也就是最常见的,就是上文所述的阳虚头汗。这类人,往往有阳虚的其他症候,是相对容易辨别出来的。 所以说,脑袋爱出汗,不见得一定是病态。但如果真的频繁出现,伴随全身的其他症候,那就必须引起高度注意。有这方面困扰,或者怀疑自己有此类问题的人,我劝你去看看中医,经过四诊合参,综合辨证,找到问题的来由和解决方法。上文所说的,因为脾肾阳虚而导致的黎明时分头汗现象,只是各种情形之一,留您来参考借鉴而已。至于四神丸加味所成的方药,也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最后,我再把阳虚头汗的特点说一下:头面多汗、面色白、气短、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虚弱。中医应对之法,除了四神丸加减外,还可以取芪附汤加味,如黄芪15克,炮附子5克(先煎),党参10克,龙骨牡蛎各20克。附子大毒。非专业人士,不要盲目尝试。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到这里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sz/9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太猖狂还是吸毒吸傻了他们选择在卡口防疫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