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7月12日晚6:30-8:30

主讲人:柯召民助教:潘洋、王军丽

参与学习同学:李丽辉、刘韩丹、万梅、任海霞、叶施橦等69人。

一、授课内容纪要

1.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一条可以分为三段,分别是太阳病演变的三种情况。“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是一种情况;“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是一种情况;“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是一种情况。可以看出来,有的会不治而自愈;有的会发展为表里俱虚;有的是小邪在营卫之间留恋而不去,必须小发其汗,才能解决问题。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这个得病的时间比较长。“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到七天就是一个来复期,病当好却没好;“若欲作再经者”,病当传经也没传经。在这个前提下,出现“如疟状,发热恶寒”,就是一阵发热一阵发冷,而且“热多寒少”,就有辨证意义了。在太阳病的过程中,如果恶寒多,发热少,说明邪气是占上风的,表证比较重;如果发热多,恶寒少,说明表邪较轻,抗邪能力较强。热代表阳气,寒代表邪气。

“一日二三度发”应当接在“热多寒少”之后,就是说这种发热恶寒,热多而寒少,像疟疾一样一天也许发两三次。这是汉代的文法,叫兜头笔法,这样的句子就叫倒装句。这说明表邪较轻,太阳之气占优势。除了观察表证的情况外,还要看看有没有里证。“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不呕”反映胃气和;“清便欲自可”,有的注家认为“欲”字应当改为“续”字,就是大便经常保持得不错,反映里气和。“脉微缓者”,脉虽然略显软弱,但是很缓和,说明体内也是调和的。这样的话,“为欲愈也”,说明病就要好了,正气处于恢复阶段。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太阳病得了八九天之后,脉浮紧变为脉微,这个“微”字指的是微脉,不像“脉微缓中的“微”是作形容词用。“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微脉比细脉还要微弱,反映阳气亏虚、气血不足。这种脉搏似有似无,非常地微弱,古人经常把它比喻成羹汤上的肥油。在脉微的同时,又出现了恶寒,也反映太阳阳气虚而有变少阴病的倾向了,所以说“此阴阳俱虚”。

关于“阴阳俱虚”,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太阳、少阴之气俱虚。这个病原本是太阳病,又出现了少阴之脉微,“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所以太阳、少阴的阳气都虚了。另一种是表里俱虚。其实,这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针对这种病情,应该用温补之法治疗,有注家认为当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也有注家认为当用四逆汤,而“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要以扶正固本为急,不可再祛邪了。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还略有发热,是太阳之气闭郁所致,意味着还有表邪。

“面色反有热色者”——是面色潮红。

“未欲解也”,这个病还没好,为什么没好?“以其不能得小汗出”,没有解决表证的问题为什么要小发汗?因为太阳病已经到了八九天,病势已缓,只是小邪闭郁了阳气。“身必痒”——皮肤痒。

邪气较盛,通常会出现身疼。阳气闭郁较重,通常会出现身重。阳气闭郁不得小汗出,则只是身痒。

针对这种情况,“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将这两个方子的剂量各取一半。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小汗之法。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都以桂枝汤为主方,这样既可发汗,又可养正。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桂枝麻黄各半汤实际上就是桂枝汤加上麻黄、杏仁。不过分量是少了,根据书上记载的剂量,桂枝一两十六铢,一两就是二十四株,这个一两十六株,那么你自己就算一下。这个有一首歌诀:“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俱,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取麻黄汤发汗解表,疏达皮毛,以治表实无汗;取桂枝汤调和营卫,扶正以滋汗源。两方合用,制小其剂,刚柔相济,堪合病情。

这个也是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方剂。一般有些荨麻疹或者湿疹的人用得很多的。

麻黄去节,你看看现在还有没有给麻黄去节的?因为这个太花时间了,谁也不会再搞这个去节。不要节,它主要的原因就是取它那个发汗畅通无阻这样子的意思,我估计有些节可能妨碍发汗,发汗力量可能就没那么大。先要把它去了节,但是在我们的应用过程中,实际上去不去节问题不大。麻黄的俗称叫青龙,这个真是很厉害的,那个腾云布雨的青龙知道不?所以大家看到那个特别青绿的那些麻黄,一定要小心。因为我有一次用麻杏甘石汤,我咳嗽咳得厉害。我就去一个比较好的医馆抓了三克的麻黄回来,鉴于我身体本来就是比较瘦瘦弱弱的,我就有点担心,为此我就把那个石膏加大到40还是50克了,我记不清楚了。因为石膏可以制衡麻黄发汗的力量,后来我就煮了喝了。我没有先煮麻黄。青绿麻黄和看起来黄黄的麻黄作用相差太远了,我就感觉到我这个手上身上皮肤汗孔,自动就像一朵鲜花一样就打开了,然后那个汗就不断地往外流了,感觉到很明显的那种感受,感觉到外面的风很敏感地作用在毛孔上。所以你们去买麻黄一定要看,好好看看颜色,如果特别青绿的,一定要小心,那个剂量不能特别大。

2.视频:麻黄药解

在干旱少雨的库布齐沙漠,严酷的自然环境让一切生物的生存异常艰难,但有一株奇特的植株,却在沙砾中扎根蔓延,它就是麻黄,本草王国里的独特存在。一般白露过后,内蒙古高原的气候开始转入冬季,此时也是麻黄药性最为充沛的时候。为了将麻黄从地面以上部分完整收割,镰刀需要贴近地面配合抓草的力度,完成准确无误的采割。

麻黄、味苦而辛,性温。《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治咳逆上气,除寒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麻黄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应用历史。

麻黄在《伤寒论》里是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药,一个解表药,古代人在生活当中,难免受凉得病,得病的时候有时候病在表,可能用生姜、大葱、麻黄这一类的,吃一吃就发汗了,所以这病就好了,通过发汗来治疗表证。

首都国医名师冯世伦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鼻塞呼吸障碍长达10年之久,每天只能靠药物喷鼻稍有缓解,有鼻塞流涕身痛这些,还有咳嗽、吐痰,有烦躁、口渴、发热、无汗,有什么证用什么药,这样方证对应来治病。根据患者病情,冯世伦开出一剂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正是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外感兼有里证,发汗定喘,解热除烦。麻黄、桂枝、杏仁、辛温发汗解表,甘草、大枣、生姜,甘温健胃生津液。生石膏,辛凉,清里热而除烦。在传统经方基础之上,冯世伦据证,加入桔梗、生薏仁、败酱草、苍术、姜半夏,诸药配伍,寒热并用,表里同治,四诊而愈。“你有表我给你解表了,有热我给你清热了,有饮我给你化饮了,这样才能对证。麻黄在大青龙汤里是起解表作用。”因为强大的发汗解表作用,大青龙汤被历代医家列为重剂,慎之又慎。作为君药的麻黄,也因为其性温力猛,而被视为虎狼之药。

此外,虽是同一植株,麻黄地上地下的部位,药性完全相反,麻黄为辛温解表药,发汗力度大,而麻黄根则为止汗药,一旦错用功效大相径庭。年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发出这样的感叹:“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

刚才看了麻黄的一个大概情况,怎么种植,怎么采收,然后还有怎么用。视频里有一个国医大师冯世伦。他是胡希恕的弟子,胡希恕讲方证合一,是特别厉害的一代医家。这一派系师承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刚才视频里讲了麻黄的药性,应用了一个大青龙方,大青龙方我们很快要学到了。

3.麻黄传说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病人吃。“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他去见官。县官问道:“你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问道:“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牢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麻烦草”,又因为这草的颜色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这个故事很简单,说明病人本身出汗,是禁用麻黄的,一般来说麻黄是要去节的,现在很多药店都带节,严重影响疗效。

4.麻黄药解

味甘,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

我国西北部皆有出产,以山西大同为最良,其它如印度及西伯利亚南非洲皆有产。

味苦,性温散,五毒。

麻黄为发汗解表要药,功能退热平喘利水,主伤寒表实无汗,治肺实喘逆,通利水道。

虽其茎直上,但却如草之从生,故能上升又能外散,其茎空,直达而上,且无大味,纯得天轻阳之气,故专主气分。一般取其苗,以其苗细长中空,象人毛孔,而气清扬,故能发汗,能通阳气,直走鼻皮毛,其根坚实味涩,故能止汗。

麻黄之实,中黑外赤,其茎宛似脉络骨节。中央赤,外黄白。实者先天,茎者后天,先天者物之性,其义为由肾及心,后天者物之用,其义为由心及脾肺。由肾及心,肾主五液,入心为汗也,汗为心之液。由心及脾肺,所以分布心阳,外至骨节、肌肉、皮毛,使其间留滞无不倾囊而出。故栽此物之地,冬不积雪。为其能伸阳气于至阴中,不为盛寒所凝耳。夫与天之寒,声相应气相求者,于地为水,于人身为精血津液,故天寒则地中之水皆凝为冰而不流。人身亦然,精被寒凝,则阳气沸腾,鼓荡于外,为伤寒温疟。邪热在表而无汗,津液被寒,则其质凝聚为水,而其中之气,奔迸上迫,为咳逆上气,血被寒则脉络不通,为坚积聚。麻黄气味清轻,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坚积聚悉破也。

治中风、伤寒、头痛:发阳将寒邪外推,麻黄汤(近代名医恽铁樵巧用麻黄汤),葛根汤。麻黄第一个治中风伤寒头痛。

温虐,发表出汗,去热邪气:大青龙汤

止咳逆上气:宣肺平喘,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打开毛孔,肺与皮毛相表里,所以有宣肺作用}

除寒热破癥坚积聚:骨槽风、流注、脱骨疽、鹤膝风、乳癌、结核、石疽、贴骨疽,以及一切阴疽等证都可治。

5.倪师说本草——麻黄

麻黄,又名青龙,诸位看这个麻黄,是一根一根的细细的。麻黄质非常的轻,就因为质轻,所以它气就往上升,因为过去有药厂,拿单味的麻黄,去买很多麻黄就把它提炼出来做成减肥药,在美国卖,卖了以后造成别人心脏受损,心脏受损以后麻黄就禁用。那现在在美国就我们中医可以使用,然后还有药厂可以使用。你说坏不坏,闯祸的是西药厂,结果西药厂还可以使用,因为他们是研究单位。所以西药厂可以进口麻黄,中医我们可以进口麻黄。医院统统不能用。

所以我们是exception,例外。之前我在芝加哥那边演讲,那个研究说麻黄不能使用的那个药物学博士,是中国大陆来的。那我在那边演讲,那时候刚好我在讲那个prostate,前列腺的癌,我跟他说,如果你让FDA通过,所有人不能使用麻黄,你是千古的罪人,我是说手上一大堆病人会死在你手上,我会把你名字登到网络上,告诉你这些人就是你杀的,我治疗所有的肺癌、肺病、肺痨、肺结核、气喘、咳嗽,没有不使用麻黄的。中国用了几千年,你一个人来把它毁掉,把他吓得,不敢跟我坐在同桌吃饭。所以他写报告就写的很清楚:中医可以用。因为中医没有提炼过,直接生用嘛。药厂那个是因为提炼过的,所以不一样。然后还有一些这个我们利益团体,中医的团体要上去,所以我们可以用。

麻黄外号叫青龙,我们是回阳救逆的,经方里面我们的麻黄汤叫返魂汤,就是这个人死掉了,吃下去后魂都回来了,有那么厉害啊,那为什么会回来,我们在介绍《伤寒》的时候会讲给诸位听。

那这个麻黄不能单用,单吃麻黄,一吃下去,晚上就不要睡觉了,所以如果今天晚上打麻将,赌钱,那你就要吃麻黄,单味一下去,马上就精神很好,通宵达旦的不睡觉。我们不是单味用麻黄,我们有好几味配在一起,那各种不同的药配在一起产生不同的作用,麻黄你要对单味的药要了解,这麻黄本身是最好的发汗的药,解表的药。

解表什么意思?皮肤表面上,当有风寒,受到风寒的时候,表,皮肤毛孔就被束住了,束住以后呢,你汗透发不出来,我们就称之为表实,要把表实打开来的话,我们就要靠麻黄来解表,麻黄一下去,毛孔就开了,毛孔开了汗就出来了,你说那很好啊,多用,一直用那汗就出来不止了,所以你不能过用,汗出来就好了嘛。

经方是绝对处方,药到了就停掉了,所以我们才会说一剂知二剂已啊,张仲景一再告诉你,一副药煮完以后,吃完第一副好了,第二副药就不要吃了,到这里就算了。你说:“老师,很舍不得啊”,那吃下去,吃下去汗流太多,又要找我,“老师,我汗流太多”,你以为它很好,就吃下去,我又要去花时间帮你收尾回来,张仲景都有,后面都有收尾的,所以不要乱吃,这是治病的药,没事吃麻黄干吗?

它的功能是退热、平喘、利水,发高热的时候,汗一出来,退掉了;气喘的时候,也退掉了;全身水肿的时候,麻黄也很好,我用麻黄治疗水肿,常常在用啊。主伤寒表实无汗,这样诸位就看懂了,肺实喘逆,通利水道。肺实,肺的本身呢,管全身的皮肤毛孔,肺家实证的时候,它闷在里面汗动不了,肺是水的上源,当然会影响到水道,肺打开来,毛孔一开来,水就往下走。病人呢,气喘咳嗽的时候,几乎都会用到麻黄,青色的,我们用五行的来形容啊,(画五行图)木火土金水,我们治金,是不是一定要去治木,对不对,治肝病是不是要去治脾,我们要治肺是不是要治肝,对不对?我们治肺癌,治肺里面的咳嗽,我们会去治肝脏。麻黄是青色的,就是青木,用麻黄去治,所以治肺病的时候,我们会去治肝,是青色的药,那用麻黄很好,药是青色的,也叫做青龙。

说身上毒风有疹,皮肉不仁,这个都可以去治,大家记住一个治皮肤病的原则,你皮肤如果有脓疡,化脓了,像青春痘,像那个伤口有化脓,小孩子一个大疖子长在头上,脚上有脓,只要有脓疮的时候,都不要去发表,因为你一发表,脓疮会更多,因为你一发表水会更多,湿会更甚。其他的皮肤病,像风疹啊,疥疮啊,湿疹都可以使用,但是就是有脓疮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还有呢,皮肤上有出血,比如说这个人车祸或者意外刀伤了胳膊出血,出血来找你,刚好你在拿药,刚好—个病人是麻黄汤证,结果呢,麻黄汤你本来要给那个病人,给错了,给了这个一吃下去,本来就出血,一吃麻黄,啪,出血的力量更强了。

这个麻黄呢,因为他的味道是非常的辛辣,辛苦,所以他有散表的功能,苦味很重,很苦嘛,苦有散表的功能,所以说过去我们用麻黄单味的麻黄,用单味的麻黄煮麻黄的汁,一点到瞳孔里面,瞳孔都扩大,所以如果你需要瞳孔扩大,你不需要那个眼科的瞳孔扩大的药,査眼睛的时候,要帮你瞳孔扩大怎么样去查,你说那个化学的东西不好,我自己来让我瞳孔变大,明天来找你,那你去拿那个麻黄,煮那个麻黄汤,就单味麻黄,一点上去,瞳孔就大起来了,很快,那就可以给他检查,你不要没事你去给瞳孔张大,很难过的。我意思是形容给你,它的苦能够散,散的力量非常地强,因为它非常地轻嘛,散的力量,一下子就游走全身,挡都挡不住。

麻黄的茎直上,但是,它虽然茎是往上走,但它是灌木,是丛生的,到处四散的,所以能上升,又能外散,茎空直达上,因为没有大的味道,味很轻,纯得天阳的阳气,专主气分的。麻黄的茎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那个中间那个节把它剪下来,麻黄的节是止汗的,麻黄的茎是发汗的,所以你们现在拿在手上看到的麻黄是经人工修剪过的,节和茎分开来,你们看到的是茎,不是节,那麻黄的根和节都是能够收敛止汗。

临床上的时候,没有那么麻烦的,这个病人流汗太多,糟糕,要脱水了,你开麻黄节,你到药房去抓,药房给你麻黄节?谁有时间去剪那个,节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你找不到麻黄节收汗的,我们有很好的药收汗,我会教你们,你们只要知道这个功能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到手上的只是茎,看不到节,因为你如果节和茎放到一起的话,到底你要止汗还是收汗,药物会confuse,所以,之前都处理过了。那你如果到一个药房拿出来麻黄,怎么老师你这个茎、节都有,那你没办法啊,他这个师傅不懂嘛,你就把节拿掉。

平常药房里面店员没事干在打苍蝇蚊子嘛,我们药房如果空的时候都在剪麻黄茎上那个那个节,因为进来原装货,都是自己剪,剪一大堆剪出来,而且节留着,把茎统统入药。

记得我的话,肺家的病,气喘、咳嗽、肺癌,什么问题统统要靠麻黄,麻黄能够宣肺,能够把肺气打开来。使用的时机,就是肺家的实证。

6.近代名中医恽铁樵巧用麻黄汤

恽铁樵39岁那年,他的14岁长子因庸医所误,死于伤寒。次年,第二子、第三子又因伤寒夭折。恽铁樵当时略懂医道,面对自己儿子的疾病,往往是心知其所患病当用某种药方,但苦于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自己开方用药,向医生建议商讨,庸医却不采纳,于是爱莫能助,只能坐视待毙。

痛定思痛,恽铁樵于是深入研究汉代中医经典《伤寒论》,同时向当时的伤寒名医汪莲石先生请教。一年后,恽铁樵的第四个儿子又患伤寒,症见发高烧而恶寒,气喘而无汗,请来的几位医生,都不敢用《伤寒论》的经方,只是用一般的退热方药,毫无疗效。

恽铁樵踌躇徘徊,彻夜不眠,直至第二天凌晨,果断地开了一剂《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他对妻子说:“三个儿子都死于伤寒,今四儿又发病,医生都说无能为力,与其坐着等死,不如自己开方试试。”妻子深知丈夫钻研《伤寒论》颇有心得,也同意给儿子服用“麻黄汤”。后来其子服药后果然药到病除。从此恽铁樵更信服《伤寒论》中的经方,更努力钻研中医经典。

一日,某同事的小孩患“伤寒阴证”,请过上海许多名医治疗均无效,生命垂危。恽铁樵为患儿诊察后,开出一剂《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病儿服药一剂即转危为安。病儿家属万分感谢,登报鸣谢:“小儿有病莫心焦,有病快请恽铁樵。”恽铁樵因此名扬上海,上门求医者日渐增多。由于业余时间诊病应接不暇,遂于年辞职挂牌,正式开业行医。由于疗效显著,恽铁樵的诊所门庭若市,医名大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

现在开始我们马上要进入到麻黄的医案讲解。本来这个医案我是很纠结的,纠结要不要放在这里跟你们先讲。

因为这里涉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在年的中西医的剧烈斗争里面,他是作为一个中医捍卫者的一个奠基人吧。替我们受苦受累,做了很多事情的。这个人就是恽铁樵。我先把他为什么用到麻黄的这个事情跟大家讲,经方的没落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很严重,整个中医没落到什么程度,很多医生可能根本就治不了病了。

中医里面出了一个大的叛逆之徒,就是余云岫,后来他解放了以后,还在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中西医发展。那个人写了一本书叫《灵素商兑》,兑就是挤兑的意思,他就是专门说《黄帝内经》里都是谬论。

当时是在一个非常重要一个转折时期,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医,日本的汉方也是处于那个阶段。那时候跟余云岫做斗争的就是恽铁樵。余云岫就说这个五脏六腑,左肝右肺这个东西就胡说八道的,他说解剖的时候,你那个肝就是右面的,你怎么说左边是肝?恽铁樵就从中医五脏的功能层面解释这个问题。这个就是对中医界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事件。

相反,日本在那个时候,为了适应西医形体化的东西,就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废医存药,所以日本的汉方药做的是可以,但是医术不行,慢慢整个医术就没了。

恽铁樵走另外一个方向,你说我五脏六腑这个实体不存在,我这个五脏六腑说的是功能性的一个东西,是形而上层面的。比如说那个左肝右肺,左面是肝,右边是肺。因为肝在左面是升,左升右降,它是升降不息的一个关系,一个循环。所以在历史非常重要的关头,他是把中国整个中医的体系……实际上《黄帝内经》里也讲了这些,只不过在他那个时代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了,他把这个思想重新整理了一遍,在报纸上跟余云岫一直在论战。

恽铁樵原本并不是一个医生,他是个小说月刊的主编。听说鲁迅发表的小说都找过他那个出版社。他是因为什么学医的呢?就是上面这个医案里讲到的。

二、课后交流与分享

(一)助教补充

潘洋:刚才说到余云岫,从年到现在有年了,中医有过三次危急关头,关于中医能不能继续存在,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前两次都是因为余云岫,一次在民国年间,他提出《废止中医案》,全国中医代表团7人代表到蒋介石那儿请愿。其中有一个叫丁甘仁,是上海名医,他晚年移居香港写了一本书,书名不记得了,类似日记的内容发表了,记录了当时去请愿的详细情况。蒋介石说自己家人看病也找中医。后来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解放之后,余云岫当了卫生部的副部长,他又提出废止中医。当时的领导人有留洋经历的比较多,对西医比较认同,不可避免对中医有些误解。提出中学西,中医要通过西医的考试才能行医,考试合格才能行医,不合格就不能行医,是一种变相的消灭中医的方式。毛主席力挽狂澜,说中医是伟大宝库,发起赤脚医师运动。这是第二次。

第三次,好像是七几年,那时候关于中医也是争议很大,经历了之前比如文革等一系列运动,中医的地位岌岌可危。这个时候呢,毛主席得了白内障,西医没有把握,因为他还有别的问题,不能麻醉。毛主席不同意用麻醉。后来请了中研院一个姓唐的老先生,这件事一直是民间说,官方没有说,这个老爷子在90岁的时候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他在这个节目中把这件事从头到尾详细讲了一遍,当时他做的手术叫金针拨翳。因为这次事件,后来对中医的打压又不了了之了。

这三次对中医的打压是邓铁涛邓老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所写的一篇长文中提及的。中医被批判和误解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们知道,反中医的重要人物包括胡适、梁启超、鲁迅等。胡适得了急性肾炎,医院都治不了,让他回家。家人没办法找了中医,上海名医陆仲安给他开了一次方子,几剂药就好了。梁启医院肾都切反了,但他还是维护西医。

中医被批判,不是一年两年,中科院的院士说中医不科学。我想呢,中医和西医不在一个体系里,不在一个层次上。身心灵三方面,治疗身的部分中医可能不如西医,比如基因方面,但心和灵,中医比西医要先进很多。近一百多年来对中医的三次冲击虽然都度过了,但大众认知上,现在对中医冲击依然比较大,大家要相信中医。以我的经历来看,中医的力量是很强的,可以治愈很多疾病。我们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希望将来中医能越来越好。

军丽:我补充几句,关于中西医各自能做什么,倪师有一个说法,西医也有它擅长的领域,是什么呢?是急救和牙科。在内科方面,西医就远不如中医,没法比。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说西医厉害,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生孩子的事。倪师讲生孩子不是生病,自古以来,人们生孩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是生病。如果在生孩子过程中出现危急的情况,西医采取的措施只能算作急救,而不是治病。

(二)学员分享

秀英:我上周说起过,我坐一个小时以后,站起来腰就疼,疼得起来得等一会儿。为此,我喝了4付附子汤,吃完之后,坐长时间后起来我就能立刻行走,不用在那儿再停一会了,腰基本上就不疼了。

柯大哥:秀英是个实践派,很好。另外,我还是说几句。我们这些师友在平时还是要用一些方,用了这些方以后把感受记下来,不管用这个方治好病还是没治好病,失败的案例对于我们也很宝贵,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这个没治好,我们群里这些师友就可以想想,可能是这个方向走错了,有没有另外一条路走,可以探讨一下,这也是一个对学习很有帮助的事情。希望下次你用过什么药,可以简单准备一下,作为一个医案讲一讲。

(三)新同学自我介绍

本期新学员有李丽辉、刘韩丹、万梅、任海霞、叶施橦等。

(整理:赵丽丽/宣益红)

关于《伤寒论》学习小组

《伤寒论》学习小组是一个全国性的公益中医学习小组自组织,由一批亲近传统文化、信仰中医的义工朋友共同发起,旨在带动热爱中医、有心学习并有行动力的朋友从零开始学习中医,共同成长,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亲近和传习中医等本土文化,为中医扫盲贡献微薄之力。目前已有余名来自北京、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海南、浙江、江苏、湖北、广东、云南、香港等省份及美国的师友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学习。学习小组每周的周日晚上6:30—8:30在钉钉app的群里通过直播和视频会议集体学习,平日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pz/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