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膏药是中国中医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膏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经走洛,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目的的一种疗法。

  膏药属于外敷药物,其作用主要是配合口服药物,是全科治疗实行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极佳方法,利用药物直接施于病者外表穴位或患处,借助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径走络、行滞去瘀、开窍透骨、舒筋活血、消肿化瘀、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其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辅助口服药物,使其发挥最大效果,同时还避免减少了口服药的毒副作用,是中医在治疗疾病时的首选方法之一。

  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而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现在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膏药一般分为膏和药两部分,其药部分会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治疗阶段而随时作出调整,而膏的部分一般由油丹组成,其作用是滋润皮肤保持丹药不干,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丹可杀虫解热,坠痰祛积,拔毒去淤,长肉生肌等功能。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膏药一般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用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膏药多用于肌表薄贴,所以一般都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作用。

  膏药的贴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治疗痈疖疔疮,肿疡,溃疡等疾病时多贴在患病部位,二是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中医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经常会使用膏药通经活络的功能,利用膏药疏通人体经络、活血化瘀,以达到促进血液流动,清理血液内毒素和促进口服药药效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