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纯阳为仙,纯阴为鬼”,阳气又称卫气,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之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源和原动力,是人身立命之本,阳气充足,则身康体健;一旦不足,便百病丛生。

中医向来对阳气十分重视,《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认为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阳虚就是人体的正气不足了,是生病的前兆。

在中药里,有三味药对于阳气缺失的患者扶阳作用很大,可谓“扶阳三圣”。

附子附子,“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又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要功效为回阳教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外则达皮毛面除表寨,里则达下元而温瘤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真有寒,无不可治!

扶阳派诸医家多善用附子,历代因善用附子起大病沉疴而闻名遐迩者不乏其人,扶阳学派的著名医家,多有“某附子”之称。可以说,善用、广用附子是扶阳学派临床用药的主要特色。所以附子成了回阳第一品药、救命第一要药!

清代郑钦安提出“凡一切阳虚诸症均可应用,不必等到病至少阴方用”。阳虚证用药即当扶阳抑阴,附子类大辛大热中药应为首选,肯定了附子为“扶阳第一要药”的地位。

附子乃毛茛科药用植物乌头子根之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上,如子附母,故有附子之名。《神农本草经》开始了首次记载,曰:“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

生附子可用于驱逐阴寒,温暖里寒,回阳救逆;泡制过的熟附子可用于表虚,补命门真火,回阳生津。

运用附子者,必须有识有胆,精辨阴阳,调察寒热,而后达到“果真有寒,无不可治”的境界。考虑到附子有一定的毒性,中国药典中规定附子用量为3~15g,然而扶阳派诸医家常用大剂量附子。

如与温热药配伍:如与干姜、肉桂实甘草配伍,用于寒邪直中于里或伤寒传人三阴,如干姜附子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与补气药配伍:如与人参配伍有回用固脱作用,用治大汗吐泻后,阳随阴脱,或吐衄崩中,血脱阳亡之证,如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

与滋阴药配伍:陈苏生先生之“温滋法",即以附子等温里药配伍生地、白芍等滋阴药,认为“凡阳用不足,阴质亦亏,可无论其见症,病机相投,用之威宜,收效亦佳。”

与解表药配伍:用于阳虚外感,如治太少两感之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再如治太阳病汗不得法,以致阳虚之桂枝加附子汤。

与泻下药配伍:用于阴结便秘,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与安神药配伍:朱砂味甘微寒,清心以宁神;附子味辛大热,温阳以升肾水。二药伍用,则心肾相交,水火相通,共奏温肾阳、降心火之功。

与活血药配伍:附子開阳救逆,桃仁和红花活血法瘀。代表方为清代王清任所创的急救问阳汤,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祛瘀法组方的典范用于治疗心衰。

与祛痰药配伍:用于阳虚痰饮,如吴佩衡常用四逆汤合二陈汤加麻黄、细辛治一切肺部痰饮阴证。

自后汉以来,配有附子之方剂,实不可胜数。当代名医李可先生善用附子,一生所用附子超过5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又被称为“李附子”。他独门秘制的“破格救心汤”,用的是生附子。

“中医鬼才”倪海厦老师也十分推崇附子,认为“附子是经方家必备的良药”,对于此药可说用得出神入化。认为生附子是阳药,可用於里寒、心阳不足,心脏衰弱时一般剂量3钱,急救時可用至五钱;炮附子用于表虛收表阳,下焦的阳不够,炮附子可以补肾。

干姜

干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其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擅温阳,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

干姜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温,生川谷。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历代医家多用干姜治疗脾胃寒证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者,或用于肢冷脉微、寒饮喘咳等。

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能燥湿温中健胃,行郁降浊阴之气,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止呕吐,降浊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泻。

张锡纯认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干姜是补助上中二焦阳分之要药,可宣通上焦、温运中焦、温通下焦、温经通络。

经方中使用干姜者,难以枚举。其在方剂配伍中有: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

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楼根四两,干姜二两,牡蛎二两(系汉代分两)。治少阳伤寒,汗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理中汤辈有七方。

四逆汤辈有九方。

泻心汤七方。

扶阳派诸医家大多善用干姜,姜、附常连用,视干姜为温脾湿胃寒之妙品。"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郑钦安就被冠以"姜附先生"的美名。

张锡纯为近现代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临床运用干姜见解独到,经验丰富,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干姜药性的把握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他认为干姜功效有:

宣通上焦、温阳散寒,通阳解郁以治耳鸣耳聋

温运中焦、扶土安中

助阳生津以治消渴

祛寒开瘀以治寒痢

温降胃气以治吐衄

温土疏木以治身发黄

温经通络、理血开痹,辛温活血以治肢体痿废。

生硫磺

东汉《神农本草经》,书中描述了硫磺的特性和功效等,“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其功效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用杀虫止痒,用于疥廯、湿疹、皮肤瘙痒;二是内服补火助阳,用于肾火虚微,下元虚冷诸证。

硫磺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作“石硫黄”、“将军”、“阳侯”等,李时珍认为:“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流通,色赋中黄,故名硫黄。含猛毒,为七十二石之将,故药品中号为将军”。

明末清初的李中梓说,硫黄的归经是归命门经,“硫黄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黄孰与补者?”

张锡纯亦十分推崇硫磺,且冲破了历代本草硫磺有毒说的观念,“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治病。”通过多年的品验和实践,张锡纯对硫磺的使用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主要概括如下:硫磺无毒论;硫磺大热,功胜桂、附;提倡生用,小量渐加,以服后移时觉微为度。

他认为:“硫磺之性,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又谓:“欲其热力充足,服之可以补助元阳,温暖下焦,究不若择纯质生硫磺服之之愈也。”硫磺可用于治疗寒性病症。内服生硫磺对治疗各类寒性病症具有独特功效,说明硫磺内服具有补火助阳、祛寒的重要独特作用。

经方大师倪海厦最钟爱的药其中之一就是生硫黄,说它才是中药中的大杀器,盛赞硫磺乃天地之间至阳至阳的养生好物!

当人体阳气虚衰,体内有水湿的时候,硫黄就非常管用。还可以改善寒性体质、壮阳、乳癌、脑癌、治疗奇桓之腑的病,用硫磺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倪师利用硫磺是纯阳之物,走三焦、走经络,全身无处不到,力量比生附子还要强,所以,倪师用它来治疗“阴实症”(肿瘤)、壮里阳。

但是很多人畏惧硫黄的毒性,不敢服用它。倪海厦说,硫黄的毒就是它的热性。硫磺原是《神农本草经》中位列第2的药,由此可知它的分量有多重。用好了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ls/1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