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HUANG

麻黄,中药名。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基/本/常/识

1

名称:麻黄

拼音:MAHUANG

别名:龙沙、狗骨

药用部位:草质茎

产地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

MAHUANG

2

性味归经:温;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MAHUANG

麻黄

分类: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它分布于华北及吉林、辽宁、陕西、新疆、河南西北部等地。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西部、甘肃、新疆等地。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山东等地,以西北地区最为习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抽鼻或调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注意事项: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发寒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