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黄芪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净制切片后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点击上方“小喇叭”,听专家详解黄芪~ 药用黄芪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凡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药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治疗脾肺气虚之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 黄芪的应用 黄芪临床用量一般为9~30g。益气补中宜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使用。 END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小编,我们会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6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岁李爷爷告诉我ldquo农村里
- 下一篇文章: 金刚藤的功效与作用,金刚藤的禁忌人群有哪